【兒權觀點】體罰成為體育訓練常態 正向的訓練方式應以尊重和支持為核心
2025.06.24
體育界不當管教的事件層出不窮,近日傳出幾起校園教練體罰事件,包含羽球教練不滿學生在訓練時吵雜嬉鬧便拿掃把柄打學生屁股、台東足球教練言語霸凌學生,甚至學生不明原因腦震盪,因而害怕參加訓練。這些暴力行為不僅無助於培養兒少的體育能力,反而對其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傷害與長遠影響。
在體育場館中,孩子遭遇體罰、言語羞辱或其他不當對待的情況屢見不鮮。許多教練打著訓練的名義,施以過度嚴厲甚至暴力的管教手段,彷彿這樣的方式就是合理有效的訓練模式。然而,在台灣其實《教育基本法》及《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明文禁止使學生受任何造成身心侵害之體罰行為,暴力形式之體罰與殘忍或有辱人格形式之懲罰,但是在體育項目中體罰風氣仍舊盛行。
新聞中,許多體罰案例往往在長期嚴重累積後才被揭露,因為孩子與家長時常將教練的不當對待視為「嚴格訓練」的一部分,加上教練握有孩子升學、比賽出賽等重要資源,讓學生與家長即使心生不滿,卻也只能隱忍、不敢出聲反抗或尋求協助。
台灣近年積極發展體育項目,但是卻缺乏相對應的暴力預防措施,如法規禁止體育中的暴力、不適任教練淘汰處理、教練對於兒少權益的知能不足等。體罰不僅是身體上的傷害,更大的影響是心理創傷。正確的訓練方式應以尊重與支持為核心,建立清晰的訓練規範,透過正向鼓勵取代體罰與羞辱,並與學生及家長保持良好的溝通與互信。此外,也必須尊重運動員的身體極限,重視其心理健康,才能真正幫助孩子在運動中穩健成長、發揮潛力,而非在恐懼與壓力中勉強撐持。
新聞連結
拿掃把柄打球隊主力 國小羽球教練不認罪「無從原諒」不准緩刑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50609/2975150.htm
台東傳體罰霸凌 教練停職接受調查
https://udn.com/news/story/6898/8709845延伸閱讀
運動教練必讀:管教方式的法律紅線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2CiRgS62VavTo69bTzQbRaZSpmQp1H21YJn13NywiBcfKenAFuKQyc95tKo2KzvHCl&id=6155073890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