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權觀點】禁止體罰-不論他披著什麼樣的外衣
近日兒虐事件頻傳引起熱議,一名國小女童父親因為孩子考試第五名而用藤條打孩子小腿,將其體罰過程錄影、拍下腿部瘀傷照片上傳社群。另一名兒科醫師發文稱過去太寵溺孩子,使得國小中高年級和國中階段的孩子們生活自理能力出現問題,故而採取嚴厲管教,甚至是以打耳光、踹胸等不當方式懲罰三名子女;從事件中看見了一個個挫折且疲憊的家長,但種種不當管教行徑,無法讓孩子學習到正確的行為,只會對親子關係帶來負面影響,並造成孩子們一輩子難以抹滅的創傷。
每每談到體罰都會出現兩極討論,根據兒盟調查發現,國人認同「不管任何理由,都不該打小孩」的比例,從2014年37%增加至2022年的54%;認同「不論下手輕重,體罰是一種暴力」的民眾,也從2014年的46%增至2022年的73%,可見台灣保護兒童、禁止體罰的意識已明顯增長。
以管教之名合理化暴力行為,如同披著羊皮的狼,體罰或許是讓孩子立刻聽話最快速的方法,但長期下來並無法讓孩子從中學習正確的行為表現,反而還會伴隨著強大、難以復原的副作用。孩子一旦遭受暴力對待,對他們的影響不僅僅是當下,而是長期甚至一輩子烙印在心理的創傷。許多國外研究皆發現,當孩子受到體罰之後,不但會留下心理的創傷且影響大腦的發育,亦會出現更多的身體和心理的行為問題,如攻擊行為、反社會行為、衝動、情緒調節困難、低自尊、低認知能力等,至今為止,沒有任何一篇研究顯示體罰能夠帶來正向的影響。
「不體罰,該怎麼教孩子?」這是許多父母們的焦慮和困擾,大部分家長並不是真心想要打小孩,而是遇到困難無能為力,才會以打罵最快速奏效的方式對待孩子。在正向管教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是父母要先安定自己的情緒,才能好好接住孩子的需要,當父母意識到自己情緒高張快要失控時,可以先暫停幾分鐘,閉上眼深呼吸或者離開現場,讓自己回到平靜狀態。當心情平穩後,再和孩子開啟對話,提出彼此的感受和需求,找出行為背後的原因,並邀請孩子一起討論解決問題。成長本就不是一蹴可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學業表現都是需要一次又一次的練習,父母的正向管教也需要你我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實踐。
新聞連結:
網紅醫打2兒100巴掌!整臉瘀青母心碎 他曾說「兒虐唯一死刑」超諷刺
https://tw.nextapple.com/local/20230703/16BFCD27052C5AB43F2F41939150AA81
女童考第5名遭藤條狂抽 狠父黑歷史被掀!「剃光頭」照片外流
https://tw.nextapple.com/local/20230703/0E4E71122FCADD3A2A27EEC434AD0D6B
延伸閱讀
橘絲帶兒保運動-2022年台灣民眾對體罰管教之經驗和態度
https://www.children.org.tw/publication_research/research_report/orange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