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權觀點】打他,真的會讓他更好嗎?
在你我成長的過程中,可能或多或少有遭受體罰的經驗,華人父母普遍有「不打不成器」的觀念,卻不瞭解越來越多研究顯示,未成年的受體罰經驗,將影響孩子的成長、親子、人際關係,甚至暴力行為。
每年 4 月 30 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Spank Out Day),這是 1998 年開始,由美國民間組織所發起的活動,提醒成人「體罰」所帶來的身心靈負面影響,並倡議非暴力的正向教養。
許多家長認為體罰是為了管教而非暴力,然而孩子往往只記得被打的恐懼和疼痛,忘了自己為何而被打、需要改善的行為是什麼,不只沒能達到管教的目的,還有許多不良後果:於 2021 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哈佛學者發現「被打屁股」影響大腦的區域和方式與嚴重虐待相似;美國兒童與青少年精神醫學會(AACAP)也指出,接受體罰的孩子更可能會有霸凌傾向、其他行為問題,甚至會對父母懼怕、自尊心低落,並增加抑鬱、焦慮和人格問題的風險。
兒福聯盟過去調查也有類似發現:被家長體罰經驗的人,主觀快樂感較低、自尊感較低、親子關係較差、對使用暴力的認同較高、攻擊行為也較多;曾受體罰的人有37.2%覺得要完全信任別人十分困難(未被體罰者為26.3%)、31.4%的民眾會擔心別人不愛自己 (未被體罰者為24.2%)。此外,21.6%曾被體罰的人會有推、打伴侶的狀況,比例較未曾被體罰的人顯著地更高。
在忙碌的台灣社會中,教養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孩子不聽話的瞬間,下手可能是最快的方法,然而透過理解體罰負向影響的科學證據,以及越來越多正向教養、親職知能的技巧,期許家長們可以找到屬於親子之間,體罰外更合適的溝通方式。
相關新聞:
如何教養現代孩子?──在「國際不打小孩日」,一個多文化家庭的觀察
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6151
「國際不打小孩日是重要宣示」 蔡英文:推動非暴力、零體罰教養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20430/2241363.htm#ixzz7SBsrmqhH
衍伸閱讀:
「不打不成器」已過時? 兒盟調查:仍有6成民眾不贊成「零體罰」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84833
陳姝蓉/國際不打小孩日:真的好生氣的父母,可以怎麼辦?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785/544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