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權觀點】體罰對兒少影響的七個科學實證結論
2021.08.23
疫情期間不約而同有幾個臉書專頁,都出現「蓋罰站照片樓」的活動,參與者以孩子罰站的照片,換取共鳴或抽獎的機會。
即便不探討公開貼出罰站照片對孩子身心的影響,僅討論體罰行為的效益,根據醫學期刊《The Lancet》最新一期的回顧研究,結論就清楚地指出:沒有任何一項研究證實體罰對於孩子的正向行為有任何益處,而且多數研究都指出體罰有許多負面影響。
期刊並點出數個關鍵結論,包含體罰與任何正向表現無關,無法增進認知能力、人際關係或學業,並會增加攻擊行為或反社會行為等問題,也會增強壓力反應、造成兒保風險等等。體罰與否僅取決於照顧者的教養選擇,而非是如多數人以為的原先問題行為較多的兒少容易被體罰,此外,來自不同國家與文化的研究,都指出相同的結果。
因此,研究團隊認為:體罰必須被禁止,教養態度應該是要 #增加孩子的理解能力,而不是訂下很多規矩要孩子遵守。同時需要盡可能減少強制規定孩子遵守規矩,因為往往強制的下一步就是處罰。
在兒盟2018年的調查也指出,臺灣兒少曾被體罰的場域,比例最高是在家中(63.0%),且遠高於安親、補習班(23.6%)、學校課堂(22.4%)等其他場域,顯示家庭是兒少面臨體罰風險最高的地方。
至今體罰仍普遍的存在,稀鬆平常到人們願意拿孩子被體罰的照片來交換抽獎的機會。然而教養孩子是非常艱困的任務,成人們若有更好的方法,想必也不會願意選擇體罰,既然科學已證實體罰無效,也許我們就應該試著換個方法。社會也應該要給家長更多支持和協助,讓孩子們在溫柔的同理中健全的成長。
<img src="https://static.xx.fbcdn.net/images/emoji.php/v9/t2d/1/16/1f4cd.png" a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