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永不熄,協尋不止息
2011.01.01
隨著社會的變遷,兒童少年失蹤的原因也愈來愈多元,從早期單純的幼童被拐抱到目前的自願性離家、網路逃家等等,均顯示台灣地區的失蹤兒少問題有多元和複雜的趨勢。
兒福聯盟於2011年整合本會失蹤兒童少年資料庫,統整出至當年度4月底為止共1555筆之通報資料。在通報的失蹤兒童中,女生比例占六成二,男生占三成八;失蹤年齡部分,近六成失蹤時的年齡為13-18歲,逾兩成為0-6歲;除此之外,亦有近一成為心智障礙者。
若依年齡區分,幼小孩童(0-6歲)失蹤主要原因中,逾四成為「家人誘拐」,約二成五為不明原因,而失蹤地點近七成是在「住家及附近」,近兩成在「公共場所」;至於在兒童(7-12歲)與青少年(13-18歲)部分,其失蹤的原因則是以「離家」的比例最高,分別占50.5%和82.7%,失蹤地點同樣都以「住家及附近」最高。較為值得注意的是,在兒少網路離家現況中,自願性離家的孩子有近一成六是網路離家,其中女生(18.8%)比例高於男生,13-18歲(17.7%)高於其他年齡層。
回顧歷年數據,雖失蹤兒童少年資料管理中心已尋獲1,327位孩子,尋獲率超過八成五,尚有228位孩子仍在協尋中。兒少失蹤協尋是一個和時間賽跑的工作,長期失蹤的個案會面臨到線索稀少、時間流逝、記憶消失等三大危機,而使得協尋難度更為提高。
為了讓失蹤兒少可以再次回到家中,協尋的工作可以從你我做起,藉由張貼協尋海報、助印失蹤兒訊息、或是利用網路等大眾媒介都可以是有力幫手,並且試著關心身邊落單的孩子,每個人都可以是協尋英雄!
至於家中有孩童的家長們,每個家長都要為孩子留下各成長階段的紀念,多拍些孩子正面清楚的照片以備不時之需。此外,每個家長都有教育孩子自我保護的責任,平常可多花數十分鐘,教導孩子自我保護的方法,以避免失蹤憾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