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精障、自殺議題家庭現況調查
兒福聯盟在提供兒少高風險家庭處遇服務的過程中,注意到約有一定比例的高風險家庭,其成員有「罹患或疑似精神疾病」、「曾自殺、自殘或具自殺、自殘傾向」等狀況。而根據政府統計,截至2016年底時,我國有124,999名慢性精神病患者[1],慢性精神病的重大傷病證明有效領證數,累計到2017年4月時則有201,440件[2]。
另一方面,從最近一期公布的《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統計年報》可知,2014年度的精神科門診人數達2,570,090人[3],可見受精神狀況所苦的病友不在少數。若家中親人有這種困擾但未穩定接受治療、輔導,便很可能影響同住兒少的生活與成長。
隨人權意識高漲,精神病友的人身自由越來越受到輿論的關注,不過同時我們也得思考病友的就醫權利是否有受到同等重視。保障精神病友的就醫權,才能保障同住兒少的權益。因此兒福聯盟實施此次調查,以瞭解同住兒少受影響的程度,以及罹病親人接受醫療與關懷照護服務的狀況,並期待社會各界共同來正視我國精神醫療目前遭遇的種種問題。
二、研究方法與樣本概況
本次研究採問卷調查法,於2017年5月1日至6月1日施測。由社工員就其長期觀察所服務案家之狀況來填寫問卷,觀察對象是兒福聯盟目前服務中,且家中有罹患或疑似精神疾病、有自殺自殘經驗或傾向等親人的家庭。共回收118份有效樣本,樣本家庭多具有精障、自殺議題;此外,其中有6歲以下幼兒的家庭則有45戶(38.1%)。
三、結論
(一)研究發現
彙整前述的分析,本次調查大致有如下發現:
● 身處精障、自殺議題家庭的兒少,整體而言承受了中等偏高程度的痛苦。
● 本次調查的家戶中,半數以上皆曾出現「曾目睹親人情緒失控的狀況」、「因為親人的情況容易緊張焦慮」、「親子互動少」等狀況或問題。
● 整體而言,僅約四成精障、自殺議題的家庭,其罹病親人有透過穩定就醫或服藥在控制病情。
● 精障、自殺議題家庭的罹病親人,除了自殺防治中心的訪視服務外,接受醫療院所以外的其他相關輔導服務之比例都偏低,僅介於17.8~27.4%。
(二)兒盟呼籲
根據本次調查所獲,兒盟提出以下呼籲,下述呼籲很大程度都跟政府挹注的資源多寡有關。正是因投入資源不夠,所以有越來越多的病友既無法強制住院接受治療,亦未能獲得充沛的居家治療服務。正是因投入資源不夠,所以快耗竭的病患家屬不但無法得到強而有力的生活支持,反而還被當成個案管理的資源壓榨,同住兒少只能惶惶不安。
我國若欲有效、有感地協助精障、自殺議題家庭走出困境,實有賴政府在預算上顯現出正視與重視,在精神治療的領域亦亟需著前瞻計畫。
1、擴大外展醫療服務的能量
就本次調查的家戶樣本來看,精障、自殺議題家庭中的罹病親人,其有意願就醫的比例只有五成,但以目前的法令規定與實務操作狀況來看,卻缺乏有效的作法來積極協助這些沒有意願就醫的病友控制病情。
我國自從修法提高強制就醫的門檻後,強制住院病患數便快速下降[5]。提高強制住院門檻某種程度或許保障了患者的人權,但卻不能流於消極放任,偏廢了病患的就醫權利。政府有義務提出配套的軟性措施,積極輔導、鼓勵精障病友接受治療,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措施便是社區巡迴醫療或主動外展到宅醫療。
「台灣醫療沒話說,問題在於資源不夠。」到宅醫療相較於醫院門診會耗費更多的人力、物力,但現行的健保給付規則誘因不足,導致醫院缺乏投入意願。臺北都會區有意願做的醫院已不多,那麼更遑論地廣、精神科醫師少的地區。[6]
2、提升病友及其家庭的生活支持系統
從本次調查的家戶樣本來看,精障、自殺議題家庭中的罹病親人,接受醫療以外服務的比例偏低,除了自殺防治中心的關懷訪視覆蓋率有到六成,其餘追蹤服務的覆蓋率約只有兩成至兩成五。導致如此的主因很可能是人力不足。
據相關報導,每1名公衛護士平均至少得追蹤52人,且公衛護士平常還得擔負自殺、愛滋、酒藥癮、肺結核等工作。負責追蹤急性、嚴重精神病人的社區關懷訪視員,平均每人得追蹤超過300人,而社工則是一年要訪視八十位以上的病患。[7]
除了就醫以外,協助病友依照醫囑服藥控制及接受相關輔導,提供家屬支持資源等,也是很重要的措施。然而目前政府投入在後端支持的資源明顯不夠,病人出院準備計畫未能落實,出院後無法和社區聯結[8],社區照顧及復健的能量不見增加,社區治療機制形同虛設,種種問題都亟待改善。
3、強化個案管理,積極轉介輔導
根據兒盟的實務經驗觀察,我國對於精障、自殺議題家庭提供的服務過程,在送醫、治療、追蹤等階段間,有著斷裂而不連續的問題。針對這樣的狀況,建議政府應強化社區個案管理機制,以及跨單位的橫向聯繫。衛生、醫療、社政、警政等部門,需要更密切的溝通與合作。
此外,在目前政府推動的「精神病社區關懷照顧計畫」中,兒盟建議其服務對象的開案標準增列「家中有未成年兒少同住」此一項目,給予患者積極的追蹤、轉介服務,以兼顧到病人與同住兒少的權益。
4、打造確保兒童最佳利益的程序性保障
在進行病人就醫權益保障案件的審查時,若病人家中有未成年者,參與審查的專業人員、專家們應將兒少的權益一併納入考量,落實《兒童權利公約》中以兒童最佳利益作為優先考量此一重要原則。
基於前述原則來檢視目前我國的《精神衛生法》第14、15條,便覺現行規定似有不足。在改善方向上,可於辦理諮詢事項以及審查會的成員中,增納兒少權益促進團體之代表;同時,在審查過程中亦應徵詢病患家中兒少的想法或意見,考量患者對兒少生活的負面影響程度。
[1]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身心障礙者人數-按季」,2017年。網址:http://dep.mohw.gov.tw/DOS/cp-2976-13815-113.html。
[2]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全民健康保險重大傷病證明實際有效領證統計表(106年4月)(106.05.18更新)」,2017年。網址:https://goo.gl/fImo8K。
[3]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104年度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統計年報-統計表」,2017年。網址:http://dep.mohw.gov.tw/DOS/lp-1921-113.html。
[5] 陳鈞凱,〈修法後遺症?精神疾患強制住院人數掉剩1/5〉,NOWnews今日新聞,2015年11月24日。網址:http://www.nownews.com/n/2015/11/24/1894929。
張允曦,〈精神病強制就醫難度高 醫界立場兩極化〉,TVBS新聞,2016年3月30日。網址:http://news.tvbs.com.tw/local/646967。
[6] 李宜芸,〈精神醫療3大破洞怎麼補?〉,《康健雜誌》第210期,2016年5月1日。網址: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uuid=0bd27bea-0861-4398-87f4-cc8c133058df。
[7] Shih Yuan,〈社區精神照護人力緊 每人平均須追蹤300病友〉,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2016年4月6日。網址: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39596。
吳亮儀,〈關訪員不足 1人要顧300精障病患〉,《自由時報》,2016年4月7日。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76587。
林筱庭,〈照護平台不足 病患淪「社會性住院」〉,《新新聞》第1518期,2016年4月14日。網址:http://www.new7.com.tw/NewsView.aspx?t=08&i=TXT20160406171243MDC。
[8] 廖福源,〈【投書】「強制就醫」究竟幫了誰?〉,公庫,2016年3月31日。網址:https://www.civilmedia.tw/archives/45512。
【欲索取報告全文請參照「報告索取辦法」,版權所有,若須引用請註明出處】
【本研究建議引用方式】
兒童福利聯盟(2017)。2017年精障、自殺議題家庭現況調查。取自:https://www.children.org.tw/research/detail/70/1316
【風傳媒合作報導】
爸媽抓狂就在一瞬間!全台精神科就診飆260萬例,對孩子影響有多大?
http://www.storm.mg/lifestyle/329964
明明媽媽還在,為何要爸爸「找一個新媽媽」?國中女孩道出台灣底層最無助心聲
http://www.storm.mg/lifestyle/329955
媽媽傳割腕照怒吼「都是你們害的」,一名遭退學高中生道出「壞孩子」背後無奈
http://www.storm.mg/lifestyle/329922
那段爸媽歇斯底里咆哮的日子:可怕的不是精神病,而是大人不願承認自己生病了
http://www.storm.mg/lifestyle/329930
父母有藥酒癮、在孩子面前割腕…「高風險家庭」釀造無數童年悲劇
http://www.storm.mg/article/41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