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路迢迢~2017年台灣兒少上學環境友善狀況調查
交通意外事故一直是兒少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據衛福部統計處統計,在2016年相對其他意外事故(如,中毒等),運輸事故是10-19歲台灣兒少死亡的主要原因。另外,根據教育部(2016)統計,光是2015年一整年國中小就發生1,163件校外交通意外事故。顯見孩子不僅容易發生交通事故,即便是每天上下學固定通勤的路線,其人身安全亦令人擔心。我們是否有提供相對友善的用路環境?駕駛人是否有對上下學的孩子較友善?家長是否有監督兒少用路安全的責任?
根據本次調查,24.9%的兒少表示最近一年內,差點在上下學途中被撞;13.4%的兒少表示一年內曾在上學路途中受傷;有58.3%的兒少覺得上學路途危險。兒盟針對「不友善的用路環境」以及「不安全的用路習慣」進行調查。
一、 不友善的用路環境
- 差點被撞與有/無人行道可走有關
對走路上學和放學的兒少而言,校園周邊的用路環境確實不友善:高達44.3%走路上下學的兒少表示「沒有人行道可以走」;有一半以上(50.4%)曾遇到「別人將機車騎到人行道上」。另外,進一步比較有/無人行道可走的孩子,差點被撞到的狀況發現:沒有人行道可以走的兒少,高達37.3%的兒少曾差點被撞;而有人行道可走的兒少中,只有21.4%曾差點被撞(χ2=19.81,p<0.001)。
二、 不安全的用路習慣
- 四成二的國小學童曾坐在前座
即便是由家人接送上下學,調查發現家長並未兼負起監督兒少安全的責任,甚至帶頭違法。坐汽車上下學兒少中,高達63.0%的兒少曾沒有繫安全帶、42.2%的國小學童曾坐在汽車前座;另外,有31.2%的兒少表示家人會把機車停在學校接送區外的地方、28.2%的兒少家人在接送時曾闖紅燈。
三、 學校交通安全教育
學校的交通安全教育應該是幫助兒少用路時能自我保護,讓馬路不再是威脅生命之虎口。因此,我們關心校方主要以何種方式教導交通安全教育。調查發現,大多數兒少勾選「在課堂上放教學影片、解說」(71.9%),其次為「發宣傳手冊、傳單」(47.9%)。「有實際到學校裡面畫的馬路上演練」和「有實際到校外的馬路上演練」,分別只有8.1%和7.1%。
四、 呼籲
最後,兒盟提出「S.A.F.E-友善孩子上下學」四大呼籲:
- Surroundings道路環境要友善:警察應加強取締違停在校園周邊環境人行道的汽機車。
- Attitude用路態度要正確:機車駕駛者應避免將機車違停在校園周邊人行道上,影響學童的用路權益。
- Family家人接送要留意:家長在接送孩子上學時應遵守交通規則、注意同車孩子的安全措施。譬如,不讓國小學童坐在汽車前座。
- Education交通安全要落實:交通安全教育,不能紙上談兵。學校除了以靜態的方式授課,還可搭配道具、實際上路,才容易印象深刻且貼近生活。
【兒盟瞭望10摘要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