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位的嬰幼兒照顧資源
2017.04.28
近日發生一起雲林新手爸爸疑似因經濟壓力太大,不堪2個月男嬰哭鬧一時情緒失控毆打到顱內出血,目前還在加護病房觀察,這位父親也因此遭檢方依殺人未遂羈押獲准。然而這樣的不幸,絕非僅是個案,根據衛福部統計去年一整年受虐兒少當中0-3歲嬰幼兒就有1299位,佔整體受虐兒少13.7%。兒盟長期服務弱勢家庭的經驗也發現,在照顧嬰幼兒的養育知識與能力方面,近半數弱勢家長有問題,13.8%知能更是嚴重不足,然而53.4%弱勢家長在育兒階段卻完全沒有正式資源提供協助。對於新手爸媽而言,從受孕開始,身分立刻升級為父母親,但是該如何照顧狀況很多的新生兒,除仰賴身邊有育兒經驗的親友外,其餘都要靠家長自行摸索;倘若再加上經濟壓力以及外在支持系統不足加在一起,就很容易發生憾事。
目前在國外推行多年的加州First 5、芬蘭育兒箱、紐約州奶票等,都已將產婦、新生兒納入政府福利保障體系,除追蹤是否確實產檢、提供必須營養外,產後亦搭配定期公衛育兒指導,不僅隨時關注孕產婦的狀況,也針對新生兒照顧提供建議與資源;在懷孕前期就與孕婦建立信任關係,後續要進入家庭評估新生兒的照顧狀況時,受到的阻礙亦會較少。
以芬蘭育兒箱為例,每個芬蘭準媽媽,在懷孕中期過後,都可向政府免費申請育兒箱,內容物包括出生一兩個月內嬰兒需要的各種用品,因其規定所有媽媽在領育兒箱前,必須在懷孕四個月內,接受芬蘭嬰兒與媽媽健康中心的產前檢查,因此意外讓許多弱勢、低收入媽媽進入福利體系,接受後續的新生兒服務與追蹤,進而降低弱勢家庭的嬰兒死亡率。
反觀我國,雖有針對弱勢產婦的福利,但大多採申請制或是現金給付,既缺乏如育兒箱般明確的誘因吸引弱勢者申請,亦未連結後續評估與服務資源,相當可惜。
孩子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或是生長在什麼樣的家庭。在台灣少子化吵得沸沸揚揚的時候,保護這些脆弱的小生命是需要更重視的議題。兒盟建議政府針對未確實產檢、出生體重過輕,及弱勢家庭之孕產婦與新生兒加強後續追蹤與關懷服務,我們期許更積極的孕產婦、新生兒照顧服務,從預防的觀點給予孩子一個健康的孕育環境,讓每個孩子都能夠順利長大,免於受到疏忽與暴力對待。
【本文刊登於2017/04/27蘋果日報之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