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孩子,零暴力!2015年橘絲帶兒童保護運動
在兒童人權日前夕,兒盟公布了一份「2015年台灣兒少生活中暴力對待與暴力訊息調查」,結果發現,兒少在生活中面對許多暴力對待,並暴露在暴力訊息中︰
1.家庭環境的暴力對待(包含所有同住家人)︰超過三成﹙31.4%﹚的兒少會被同住的家人打、四分之一﹙25.0%﹚的兒少會遭受家人言語暴力(包括言語威嚇、辱罵或譏諷等)對待。
2.學習環境的暴力對待(包含師長的體罰與同儕間的霸凌)︰除了家庭,學校、安親班和補習班等學習環境場所也是兒少長時間所處的環境,遭受暴力對待的經驗也不亞於家庭環境。據統計,在學習環境中,約有兩成﹙20.3%﹚的兒少有被打的經驗、27.2%的兒少曾被言語暴力對待。
3.社會環境中的暴力訊息︰隨著獲取資訊的管道越來越多元及便利,兒少也很有可能透過不同管道接觸到各種暴力和對其身心發展有害的資訊,近七成﹙67.3%﹚兒少表示曾在媒體上看到血腥暴力圖像或影響、超過八成﹙82.3%﹚會在新聞上看到描述詳細犯罪過程的文字或報導。再者,除了大眾傳播媒體之外,兒少主動接觸的電玩遊戲充斥著犯罪與暴力,有26.9%的兒少表示,常玩的電玩遊戲有出現「以殘暴的表現方式,描述人或角色被殺害之打鬥、暴力、攻擊、殺戮等血腥或使人心生恐怖的畫面」、14.9%有「多次出現粗鄙或仇恨性文字、言語或對白」、14.2%有「描述搶劫、綁架等犯罪行為」。
而遭受暴力對待或接觸暴力訊息,恐會對兒少造成的以下負面影響︰
1.以暴制暴︰調查中,在家庭與學習環境中被暴力對待的頻率越高、以及接受的暴力訊息越頻繁,則暴力對待他人的頻率越高。以受學習環境暴力對待的影響最大;
2.對暴力焦慮︰生活中的各種暴力對待,可能讓兒少對自己被暴力對待產生擔心和焦慮感,此次調查也反映了這項現況,受家庭環境暴力對待越多、學習環境暴力對待越多以及接收社會媒體暴力訊息越多的兒少,其對暴力焦慮感越嚴重,其中以在學習環境遭受暴力對待的影響最大;
3.自我傷害︰本調查顯示,受家庭環境暴力對待越多、學習環境暴力對待越多、接收社會媒體暴力訊息越多,則兒少的自我傷害情形越嚴重。以受家庭環境暴力對待的影響最大。
兒盟推廣「橘絲帶兒童保護運動」今年已邁入第五年,今年特別以「愛孩子,零暴力」呼籲大家一起努力,把暴力趕出孩子的成長環境:
1.耐心教養零隔閡:父母與家中長輩應多用正向管教方式與孩子溝通,不要用肢體和言語暴力這類有損兒童人格的方式傷害孩子。手足間的暴力更有賴父母教育和引導,才能保護兒少在家庭環境中不被暴力傷害。
2.快樂學習零體罰:即便在2006年台灣的校園應已進入零體罰時代,然而,體罰仍是教師常使用的方式;又或者相關單位也已增修霸凌及霸凌防制機制等規定,霸凌的新聞仍然充斥媒體的版面。因此,兒盟建議教育單位應嚴格執行並督導校園零體罰之政策,學校對校園霸凌之處理,應更著重於教師的班級經營、建立友善校園環境,才能進一步保障兒少的權利。
3.資訊把關零暴戾:媒體環境的暴力對兒少的影響不見得當下立見,但耳濡目染下的影響也不容小覷,特別是本研究中顯示,年齡小受暴力對待和訊息的影響更大,更具脆弱性。媒體應本著良知和專業,節制製作暴力、色情的內容,並積極製作優質、適合兒少觀賞的節目;家長則應對兒少接觸的媒體、所玩的電玩遊戲內容把關。
橘絲帶運動「愛孩子,零暴力!」宣導影片:
【橘絲帶】暴力出手粉碎孩子全世界 https://goo.gl/0PkR7w
【橘絲帶】情緒怒罵傷害孩子一輩子 https://goo.gl/SrG6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