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權觀點】面對「微歧視」社會要有更高的敏感度
2023.05.23
攤位海報文宣「烯環鈉」、選舉政見「LGBTQ與狗不得在會中辦打傳說對決」、「女生微積分強制穿高中制服上課」……等,兩起事件涉及對特定種族、性取向、外貌等歧視,但皆因無惡意的玩笑所起。
從事件中可以發現許多的言語與行為背後,其實源自於「與他人不一樣」,有不一樣的特質、外貌、性格等等而受到歧視或者被視為玩笑。兒盟2022年針對全台灣1,443位國高中生進行「微歧視」調查,微歧視指在日常生活或互動中,無意或無意識自然反應出對特定族群的排斥、貶低、否定、漠視等態度和言行,且他們認為自己所做的行為是對的。調查發現有將近九成(87.6%)的兒少曾遇過班上的同學被嘲笑或是排擠等微歧視的狀況,而常見遭受微歧視的特質排行,依序是個性或脾氣(59.7%),表現(如愛出鋒頭,41.0%)、以及長相(27.4%)、跟大家不同小團體(26.5%)、身材(如太胖,24.0%)等。
另外,像是「你是原住民應該很會唱歌吧」、「你這麼胖一定很會吃吧」…在生活中經常聽到類似的句子,同樣是包裝在善意背後的言語,卻可能是強加在他人身上的微歧視。歧視言論不只發生在校園當中,在媒體、公眾人物上也不時出現類似的爭議,在在顯示台灣社會其實仍相當缺乏對歧視議題的敏感度。兒盟期盼不論是在校園、體制、法規甚至是整個社會環境,都仍需要繼續努力消除歧視,建構一個友善、尊重多元的環境,接納和包容不一樣的自己和他人。
新聞連結:
台大學生選舉政見爆歧視爭議 潘文忠:持續推動性平教育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4308482
挨轟! 台中一中園遊會攤販名稱涉歧視原住民
https://news.tvbs.com.tw/life/2112849延伸閱讀
2022臺灣兒少微歧視現象與校園霸凌調查報告
https://www.children.org.tw/publication_research/research_report/2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