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權觀點】孩子在學校的感受,跟你知道的一樣嗎?
雖然疫情變化多端,但學測和期末考也終於能告一段落,莘莘學生能暫時鬆一口氣,好好休息一下,迎接農曆年的到來。大人們一直說很關注孩子的教育情況,幾十年來教育改革一直想提供孩子更好、更適切、更尊重他們受教權益的方向及內容,而然,孩子都有接收到嗎?
兒盟在實務和調查工作中,不斷聽到孩子跟我們說很早出門去學校,很晚才能回家,即使回家也要複習和做功課,不能好好休息。對國高中學生來說,「被要求上」第八節課的感受尤其深刻。
教育部早已明文規定課後輔導(第八節課)不能上新進度、不強制參加、不用來考試,但不少學生表示有些學校的同意書上甚至沒有不同意的選項;儘管有了不同意的選項,卻在勾選不同意時遭導師約談,並要求重新勾選同意參加。又或者老師會事先說第八節要上進度,或能力好的班別會被要求全體留下來上課等,讓學生覺得教育部的規定形同虛設。
另外孩子對於校園裡特有的「借課文化」也非常有感,課表上的才藝課,如童軍課、音樂課、體育課、輔導課經常被學科老師借走或拿來考試。學生原來期待的休閒和運動時間、多元學習的機會只能一直落空。
面對這樣的情況,孩子們在焦點團體時曾告訴我們,他們明白學校希望學生取得好成績和追趕學習進度的好意,但從早自習開始一直到第九節的話,上課時間真的太長,很難集中精神,所以希望學校不要每週且每天都要求他們上到第八節課;另外,他們也表示輔導課除能讓學生作職涯探討外,對學生認識情緒、溝通都非常重要,不希望因為升學或趕進度而被取消或借課。
其實孩子都有努力在理解大人,以及學習如何在這個社會裡生存,作為大人的我們,是否也能坐下來,好好聽聽他們的心聲呢?
新聞來源:
強制第八節課、早晚自習、變相能力分班⋯⋯我們距離真正的教育平等還有多遠?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61761
Photo by NeONBRAND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