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權觀點】疫情下的距離,成為對教育的最大挑戰
一場疫症,改變了全球每個角落大小朋友的生活。人與人的接觸被限制或者終斷,對於必須透過大量互動、溝通和接觸的教育領域,也無可避免地深受衝擊。
去年3月,英國實施封城措施後,3萬多所中小學、500多所大學院校齊關大門,英國近1,200萬名學生被迫在家。但從學校、老師、學生和家長都對於遠距教學毫無準備和想法,故此2020年3至6月封城時的遠距教學,因資源分配不均,各校在準備和執行上的差距極大。
隨時間流逝,師生對遠距教學的不適應也日漸增加,例如:學生假裝在鏡頭前上課、在螢幕上循環播放自己預錄的上課表情、老師對著20個黑螢幕說話學生完全沒有回應、學生常態性缺席、學生成績平均程度倒退等等。特別是對弱勢兒少來說,除了軟硬體上的匱乏,父母無能為力給予監督和協助,更使得他們容易在疫情間中斷學習。
為了把學生拉回教育現場,一群老師組成了橡樹國家學院(Oak National Academy),於網上透過平台方式,分享不同且有趣的課程影片,無償供教師使用。一年間共有400位老師加入協作,產出10,000堂不同課程的影片及教材等;1億2,500萬次的課程被播放,在疫情最緊急的2021年1月,平台單日最高紀錄有110萬名學生同時在線學習。因為教師不必花更多時間製作教學影片和素材,就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來關注學生。
雖然如此,疫情對這一代學生的衝擊,不只在能力、更影響心理健康。例如線上學習可以增加學生自主學習和數位科技能力,但因為缺少團體互動或面對面交流,人際互動可能變得消極;又或者讓孩童的網路成癮和網路霸凌情況更為嚴重。英國研究指出,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從2017年的九分之一,增加為今年達六分之一。
也許有一天,疫情會漸漸趨緩,但英國國家學術院提醒說疫情對人們的衝擊將延續數十年。在停課不停學的口號下,期盼台灣的遠距教學不只是教學、追趕考試進度,而是可以在學生孤單地被關在家裡時的一種陪伴和支持力量。讓每一個兒少在這變動的年代,都不被放棄或輕看。
新聞來源:
當學生消失不見、心理健康惡化,英國如何因應疫情對教育的長期衝擊
https://www.twreporter.org/a/covid-19-distance-learning-in-uk
延伸閱讀:
疫情下的線上學習資源包
https://www.children.org.tw/news/activity_detail/2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