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台灣男性育兒態度及現況調查報告
2020年台灣男性育兒態度及現況調查報告
過去,社會大眾會認為「男主外,女主內」養育孩子的工作理應交給媽媽最為適當。但隨時社會經濟的變化,養育孩子的費用越來越高、年輕人兩性平權意識增加等,雙薪家庭、父母雙方共同負責家務和養育孩子的工作逐漸得到大眾社會認同和接受。
為了解台灣爸爸們和未來爸爸們之育兒態度及現況,本調查於2020年6月17日至6月29日以網路問卷進行調查,總計869人回應問卷,725份為有效問卷。有效樣本中36.8%男性未婚、59.7%已婚、3.4%為離婚或分居;另外,受訪男性中44.4%沒有孩子,55.6%已為爸爸;受訪男性年齡方面,25至34歲有40.1%,35至45歲有59.9%。
一、近半數台灣未生育男性覺得人一生中需要有孩子
台灣25至34歲未生育男性覺得人的一生「必須有孩子」或「有孩子比沒有來的好」的比例比20至29歲未生育女性高出接近一成(9.3%);另外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與其養小孩,不如養寵物」的比例也較未生育女性高出一成(10.1%)。此外,逾六成(61.4%)25至45歲未生育男性表示在人生規劃中有計劃要生孩子,相對未生育女性也高出7.8%
二、台灣男性認同請育兒假和家務分工對自己、媽媽和孩子都有幫助
調查發現,在7項題目中,台灣男性選取同意或非常同意之比例為67.7%至95.5%,顯示逾半台灣男性認同育兒父職參與能對家庭和孩子帶來好處。此外,我們發現高達95.5%的受訪男性都同意父親請育兒假可以讓媽媽的心理健康有改善,顯示台灣男性對媽媽產後育兒的壓力有一定程度的認知,也同意透過行動是可以減輕母親的負擔。另一方面,逾八成的受訪男性認為父親請育兒假對父親參與家務和育兒工作之意願會有幫助。
三、現實爸爸雖全情投入育兒,但托育福利仍看得到吃不到?
調查發現想生育男性近七成左右認為目前台灣企業(73.1%)和政府政策(69.5%)都支持他們生養孩子,非常樂觀。但調查結果顯示,逾八成爸爸(82.1%)沒有申請過育嬰留職停薪。另外,推行超過10年的給薪陪產假制度也雖然越來越受到爸爸們的重視,甚至法令規定5天陪產假為全薪假期,但仍然有近三成的爸爸們沒有申請。
四、台灣「拿鐵爸爸」在哪裡?台瑞韓育兒政策比一比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2018「家庭資料庫」瑞典及韓國的數據以及台灣本國資料比較後可見,與育兒相關的男性有薪假 週數部份,韓國男性有薪假長達52.6週,而台灣只有26.7週,瑞典於三個國家中週數最短只有14.3週。而在男性有薪產假給付率部份,台灣和韓國為全薪假期,瑞典的則為約六成薪(58.4%)的陪產假期。不過在與育兒相關的有薪假部份,瑞典的有薪假給付率明顯較高,爸爸們可獲75.7%,而台灣則為六成薪。雖然韓國在2018年時為三個國家中給付率最低,只有29.3%,但韓國近年積極改革,有薪產假給付已從3成增加到5成,前3個月甚至到8成。
回顧我國情況,台灣從2002年開始法律已明訂勞工可以申請育兒假,在2009年時加入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的部份。在政策的推動下,申請育兒假的爸爸確實有逐漸變多的趨勢,過去10年申請育兒假的台灣爸爸人數增加了4.2倍,但在申請的人口中, 10年來爸爸們的比例一直無法突破二成!
五、爸爸越滿意自己參與育兒的表現,越能滿意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情況
調查發現,滿意自己參與育兒情況的爸爸,其生活和工作滿意度比不滿意的爸爸高出25.3%和30.8%。這可能因為爸爸們能從育兒過程中實踐自己對父親角色的想像,並且從跟孩子的互動和相處中獲得滿足和成就感,可見爸爸參與育兒的好處不只是孩子獨享,更會影響到父親個人的發展和家庭的和諧。
六、兒盟的呼籲:
- 爸爸要參與:從調查結果可見台灣男性對參與育兒分工有越來越高的兩性平等意識,鼓勵爸爸們付諸行動。
- 政府要監督:仍有企業未貫徹育兒政策及相關法規,急須政府加強監督。另政府亦應提出鼓勵爸爸參與育兒的政策,比如有薪育兒假中父親須占一定的比例。
- 企業要落實:台灣友善育兒職場雖有進步但分數仍不及格,企業除應落實法規保障勞工的育兒政策外,鼓勵企業加碼提供如有薪照顧假、彈性工時等,打造友善職場文化。
- 社會要友善:不論是職場還是日常,需要你我共同支持,一起挺爸爸們成為育兒神隊友。
【欲索取報告全文請參照「報告索取辦法」】,版權所有,若須引用請註明出處
【本研究建議引用方式】
兒童福利聯盟(2020)。2020年台灣男性育兒態度及現況調查報告。取自:https://www.children.org.tw/research/detail/71/1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