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收、虐童、品質差,幼托服務亂象何時了?
幼兒園除了著眼於家長的需求,更重要是幼兒照顧的品質。 圖片來源:天下資料,黃建賓攝。
作者/呂佳育
近來幼兒園違規事件頻傳,以最近引發輿論撻伐的新北市某幼兒園案例來看,本只能招生90名的園所,不僅累犯多次,被裁處後仍未積極改善,甚至還超收100多位、超過核定人數一倍之多的學生。但依照幼教法規定,該園所最後僅處以20餘萬元的罰鍰。
據筆者觀察,幼托違規頻頻,諸多亂象讓許多家長心驚驚:
亂象一:違規不是偶爾出現,幼兒安全誰把關?
依據縣市政府所公告的查處名單,以幼兒人口數佔全國1/3多的雙北為例,108年1月至109年5月間,共計有245間園所違規,部分園所更是屢次違規。
其中,幼兒園超收共95筆,為違規第一名;其次則是進用非教保人員(67筆)、師生比不合規定(44筆)等等。
依據現行法規,1:15(幼幼班為1:8)的師生比已十分吃緊,如果園所又超收或是師生比不符規定,幼兒們根本難以被好好善待。再加上超收的園所,往往也會伴隨著師生比不合規定、進用不合格的教保人員等違規情形。也可能發生園所未幫學童辦理團體保險、使用未通過消防安檢的違法空間,甚至超收又違法開班設置國小安親班,嚴重危害幼兒的人身安全。
亂象二:我不說你不查,違規根本無從得知
上述這些讓家長無法接受的離譜情況,除非家長自己上網搜尋相關資料,否則根本無法得知,也難以發現;就算家長察覺異狀,發現自家的幼兒沒有團保,或是學童人數過多且空間擁擠,園所也常以「這些孩子只是來試讀而已」、「有另外幫學童保險了」、「政府制度不合理,所以我們難以符合規定」等說詞推托。
更有園所在縣市教育局前來稽查時,連忙將幼兒帶往公園或大賣場「避風頭」,還有更離譜的園所將幼兒藏匿在閣樓、夾層或地下室等空間;家長就算有所懷疑或不滿,也因為孩子轉學困難、擔心被貼標籤影響幼兒照顧等種種顧慮,難以積極處理,只能暗自提心吊膽。
亂象三:罰款與獲利不成比例,處罰沒有嚇阻作用
面對這些違規狀況,政府主要是依法開罰並限期改善,除非情節重大,才會有停招數月的處罰,除此之外幾乎看不到其他積極的作為來防堵園所違規。
更遑論上述雙北市違規的245間園所中,僅有15間園所遭處超過10萬元的罰鍰,其餘大多都僅處罰6千元或1萬2千元,與超收一個學童就可進帳1~2萬元的學費相比,根本達不到嚇阻和懲罰的作用!當超收成為穩賺不賠的生意,也難怪部分園所會一而再、再而三地鋌而走險。
亂象四:準公共化只管收費不管品質,業者鑽漏洞,家長有苦難言
自108年開始,政府因應少子化,提出了準公共化的政策,只要符合相關規定的園所皆可來申請。因準公共化帶有政府把關、替代公共化資源的色彩,加上收費較為低廉,讓諸多家長趨之若鶩。
但兒福聯盟去年調查發現,有5.9%的家長表示子女就讀的準公托有超收情形,5.6%的準公幼家長反映餐點品質不佳,就算是政府引以為傲的平價收費,也有2至3成的家長表示其實收費不合規定。相關新聞報導,更揭露了準公共化幼托園所並沒有受到更嚴謹的管理,仍舊發生不當管教、收費不合標準或超收、師生比不合格的違規情事。
雖然政府口口聲聲要將這些加入準公共化的私立園所,做為公幼、公托不足的替代方案,但管理不周、稽查不嚴,缺乏具體完整的退場機制,與公幼、非營利幼兒園相比,根本無法確保服務品質,只是讓幼兒家庭深陷「時時提心吊膽、與園所諜對諜」的困境中。
兒盟提三大訴求,籲改善幼托服務品質
公共化幼托資源不足、私幼收費高且品質難以確保,一直都是台灣幼兒家長的心頭之痛。政府一再強調準公共化和各式補助,可減少幼兒家庭的經濟負擔,卻忘了不論是站在兒童最佳利益的角度、或是著眼於幼兒家長真正的需求,除了合理的費用,更重要的是幼兒照顧的品質。
當私立幼托園所成為眾多幼兒家長不得不的選擇,面對園所經常出現違規情事,如果只是給予不良園所一些形式上的查處,而不去檢討整個政策、制度和稽查策略,那麼台灣的幼兒照顧,永遠就是靠有沒有中好籤、有沒有選到好的私托私幼這種「運氣」來決定一切,這才是真的讓孩子們輸在起跑點。
兒盟急切呼籲政府,應全面審視現行幼托制度,並提出三大建言:
1.加速增設公共化幼托資源,讓幼兒能夠安心就托就學;
2.強化稽查和輔導機制,檢討幼托法規是否能有效嚇阻不良園所;
3.積極監督準公共化園所的服務品質,並真正落實退場機制。
衷心期盼,近日頻頻出現的幼托園所違規事件,能夠敲響台灣幼托服務品質不佳的警鐘,我們的政府更能即知即行、有所作為,讓我們的孩子得以安全、安心的成長。
(作者為兒福聯盟研發處組長。)
文章來源: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9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