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社會友善育兒氛圍調查
據內政部統計,國內老年人口今年已超過幼年人口,台灣正式成為老化速度數一數二的國家。而在國內少子化問題嚴重的當下,衛生福利部宣布將成立「少子化辦公室」,希望透過現有各單位的管轄內容,包含生育救濟、人工生殖、托育友善環境、兒少救助等,跨部會刺激生育率。
在拚生育率的同時,別忘了仍有一群365天全年無休肩負育兒工作的幼兒媽媽,他們因孩子還在嬰、幼兒階段,照顧上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資源,也需耗費大量的精神與體力,身為照顧者的辛苦和無奈往往非旁人能夠體會。
然而在他們為孩子努力與犧牲的同時,對於這群辛苦育兒的媽媽,國內社會是否有回報予認同及肯定,提供友善及支持的育兒環境?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以下簡稱兒盟)於2017年3月8日至3月29日針對「育有六歲以下兒童的媽媽」進行調查,施測方式以線上問卷方式進行,總計回收1,754份有效問卷。其中79.8%目前有0-3歲孩子、45.7%目前有4-6歲孩子。
一、媽媽的辛酸與犧牲
成為母親,對許多人來說是一輩子最珍貴的生命經驗。然而在親情圓滿的背後,卻是靠著點滴的付出與犧牲來成全。特別是最需耗費精神與體力照顧的幼兒,媽媽最大的犧牲是什麼呢?調查顯示,八成媽媽犧牲時間、七成媽媽睡眠不足為最多,另外有超過半數媽媽表示犧牲了自我及興趣/休閒,甚至是工作及另一半的感情。
除了付出,角色轉換及周遭親友的改變有時也讓媽媽感到心酸,八成六(86.1%)媽媽表示有了孩子後,親友會評論他的行為,告訴他身為母親不可以做哪些事、七成一(70.8%)則覺得大家關心孩子勝過關心自己,更辛酸的是還有五成(49.5%)媽媽覺得大家眼中只看到孩子,自己變成了隱形人。
二、外出壓力大,媽媽好累啊
儘管身為母親的辛酸只能往肚裡吞,當他們帶著年幼的孩童走出家門,外在環境是否讓他們感受到歡迎和支持?令人遺憾的是,本次調查發現,超過半數媽媽覺得整體而言台灣社會對嬰幼兒很不友善(57.3%),以及超過半數媽媽覺得帶孩子到公共場所很有壓力(57.4%)。底下整理媽媽們常遇到的路人十大不OK行為與不友善話語,這些行徑無形中都會帶給媽媽們壓力:
(一)路人十大不OK行為
進一步調查媽媽們最常遇到路人不友善的行為,以擅自摸小孩的臉或是身體為最多,高達67%的媽媽們有此經驗,其次是擅自拿食物給小孩吃(50.5%),或是指責媽媽的管教方式(45.5%)、也有路人會跟孩子說一些奇怪的話(42%)等,這些路人以關心為名的種種行徑,都讓媽媽們深感不舒服。
另外一種,則是遇到不會對媽媽伸以援手的路人,諸如:電梯裡沒有人禮讓大包小包推著嬰兒車的媽媽(42.8%)、對行動較緩慢的母子不耐煩施以白眼(40.8%)、駕駛人開車遇到小孩不禮讓(37.7%)、或是搭大眾運輸工具時路人背包撞到或踩到小孩(36.1%)、不讓座(34%)等。此數據意味著近半數家長有遇到無人幫忙的窘境,受限於小孩的發展與能力,媽媽要帶小小孩外出原本就困難重重,倘若無人適時提供協助或是禮讓,都會增加媽媽們外出的痛苦。
(二)有一種冷叫做路人覺得你冷~路人五大不OK言語
除了不友善的行為外,有時候路人一句無心的話語也會讓媽媽們很有壓力。進一步調查媽媽們常聽到的不友善話語:排名第一的是「你小孩穿這樣會冷/熱」(54.2%)、其次是「你的小孩太瘦/胖/矮」 (37%),「小孩喜歡就給他嘛」(27.7%)、「怎麼都生女兒/加油再生個兒子」(27.5%)等。
小到小孩的穿著、身材,到家長的管教方式,甚至是生男生女都是路人關心的話題,只有不到兩成的媽媽沒有遇過(19.3%)。也難怪前陣子在爆料公社PO出一名媽媽騎車載小孩的影片,小女孩在寒風中僅穿無袖背心,引起網友熱議,媽媽後來撰寫3千多字的文章控訴遭受網路魔人的壓迫。
三、讓媽媽痛苦的三類路人
最常遇到第一名:幼兒無感型
六成八(68.0%)媽媽曾遇過「幼兒無感型」路人,這類路人對育兒家庭本無惡意或排斥,但或許對幼兒較陌生,因此不會認知到幼兒因體型及身體靈活度較差,在公共場合時常需要成人留意及禮讓。雖然此類型路人並非故意,但未即時伸出援手,甚至是占用電梯與博愛座也會讓媽媽們相當痛苦。
常見狀況像是:家長外出時因獨自推嬰兒車,僅能靠電梯來上下樓層,但是搭電梯時卻無人禮讓(42.8%);或是家長帶著孩子過馬路,因孩子走路速度較慢(或是推嬰兒車速度較慢),車輛為了搶快而未禮讓(37.7%);或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如:捷運、公車),卻無人讓位給孩子(34.0%)等。
最常遇到第二名:恐懼幼兒型:
四成四(44.6%)媽媽曾遇過「恐懼幼兒型」路人,這類路人對幼兒的忍受度較低,即便是在人來人往較為吵雜的公共場所(如:捷運、公車),如果幼兒在周遭哭、走動、講話,他們會產生拒斥反應,直接對孩子顯露不耐煩(如:白眼、發出嘖的聲音)(40.8%),甚至有一成因為嬰幼兒聲音而出聲責備父母或孩子(8.4%),較嚴重的情況則是會驅趕父母及孩子(如:請他們下車、叫他們離開)(4.4%)。
值得一提的是,此類型路人帶給媽媽們的痛苦是最高的。當媽媽辛苦帶孩子外出時,如果遇到旁人因為嫌吵或孩子動作慢,給予不當的對待時,媽媽就很容易會崩潰。前陣子就有一位台中母親搭小孩坐公車時,小孩一直哭不停,母親雖極力安撫,但旁人卻說「小姐可以請妳下車嗎?」最後這位媽媽真的就無奈下車的新聞。
最常遇到第三名:教養糾察型:
二成三(23.0%)媽媽外出曾遇過「教養糾察型」路人,名列痛苦指數影響第三名。這些人雖然與家長素不相識,卻會直接指責或糾正父母的教養方式,像是會責問父母:「你怎麼讓小孩一直哭」(13.6%)、看到幼兒被照顧的狀況或行為舉止,則會質疑父母「你怎麼這樣照顧小孩」(12.5%)。
儘管多數人是基於熱心或正義感而出言糾正家長,但是家長教養孩子通常有自己的方式與原則,譬如有些父母會尊重孩子對於自己穿著的想法,或是會特別留意孩子的飲食等等。而嬰幼兒也因為身體狀況及個人特質等因素,外出時容易有意外狀況,以及不同於成人的特殊需求,像是身材矮小較站不穩、會忽然大哭、發出聲音、急著上廁所、坐立難安等。每個孩子的身心特質及發展狀況又都不盡相同,非實際照顧孩子的人有時實在很難瞭解孩子的個人狀況。此時如給予媽媽責難,不但可能無助於孩子,反而讓媽媽承受莫大壓力。
兒盟呼籲
育兒之路漫長,對所有父母來說真是一點都不輕鬆。在母親節這天,兒盟呼籲大眾一起響應,用體諒、包容和支持,一起建立友善育兒氛圍,讓每位育兒媽媽出門在外都能感受到社會的同理與溫暖。一起用整個社會的力量,溫柔支持媽媽,就是給全天下媽媽最好的禮物。
邀您響應友善媽咪三承諾:
l 同理:
對於在公共場合哭鬧的孩子,給予更多包容及體諒,承諾耐心以待,絕不口出惡言、不怒目相向。
l 禮讓:
對幼小的孩子、推嬰兒車的父母、抱小孩的父母,如果在公共場合遇到,承諾在能力範圍內多留心、多禮讓。
l 不旁觀:
如果在公共場合看到孩子及父母需要協助,因立即前往關心瞭解或是請求警察、社工協助,而不是拍照錄影po到網路上,往後反而可能對孩子造成難以抹滅的傷害,連帶使幫助孩子的初衷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