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行摸索性教育,讓人比較安心嗎?
2017.01.06
2017年01月05日20:04 蘋果日報近日一國小遭踢爆「教小六童如何自慰,並不分性別讓男女生一起討論」,這已在教育部、家長與校園間引發沸沸揚揚的爭論。相信大家都認同性平教育的本質是尊重、包容他人並保護自己,然而對此正反兩方人馬卻有各自的預設條件,若又只看事件表面而不深究其內涵,也難怪雙方各執一詞。討論這件事情的起點應為:究竟孩子需要的是什麼?
從兒福聯盟2016年的「台灣兒童性教育知識調查報告」中,可以看到孩子對性教育的需求。家庭中的性教育顯然不足,有67.6%的學童表示家長從未與他們討論過性行為議題,56.3%則從未談論過感情議題;校園中也有29.6%的孩子曾碰過老師刻意跳開課本內容避而不談,那麼孩子的性教育知識究竟從何而來呢?以避孕知識為例,國小五、六年級的「健康與體育」教材中並未提及任何相關知識,卻有54%的五年級生與70.2%的六年級生自認了解有效避孕方式,進一步去細問他們的資訊來源,有14.2%是從同學或朋友口中得知,17.3%透過網路,18.4%透過新聞媒體。試問,由孩子自行摸索出來的性教育,讓家長們比較安心了嗎?
其實,教學的重點並非「推廣孩童自慰」,而是讓他們了解,性需求是到了一定年紀會有的正常生理反應,無須因此羞赧或害怕,重點是如何正確地面對這樣的需求。一味的將相關知識阻絕於孩子的成長之外,這樣的過度保護是否只是一種鴕鳥心態,更加驅使孩子往四面八方尋求不一定正確的解答。現在的孩子發育時間較過去早,若大人們仍抱持「你長大的那一天就會懂」的保守心態,最終受害的恐怕是孩子。
2016年底時,挪威公共電視台曾以真人教學性教育,這樣的教學方式達到了更生動、更吸引兒童的目的,也引發了當地一些家長的抗議。當然,風俗民情隨著國家的不同、時間的演進各有差異,這樣的方式不一定適合台灣。但是,由本次事件可看出,如何以孩子為主體,重視他們對於性教育的需求,並找出合適的教學方式,是我們可以努力的方向。
【本文刊登於2017/01/05蘋果日報之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