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友善 收養家庭更有愛!
2015.11.04
為讓收養環境優化,兒盟與台北市收出養資源中心一同呼籲「收養友善語言」運動,期許能讓收養家庭在收養這條路上能更有信心。白處長表示,「語言」是很有力量的,不恰當或帶有刻板印象的話,會使關心的善意無意間變成傷害。兒福聯盟和臺北市收出養資源中心在2015年9月3日至2015年9月25日期間,針對國內的收養家庭進行「不友善收養家庭用語」調查,總共回收了222份有效問卷,發現有高達6成6的收養家庭,表示曾經在日常生活中聽過令他們感到不舒服的言語。
針對收養父母的不友善言詞,最常出現的是:
「這小孩好可憐,你們真是有愛心」(35.5%)、「孩子以後回去找他親生的爸媽,你不就白養了」(34.5%),比例皆超過三分之一。
其次則是以責備或質疑態度對待收養人:「不能生就算了,幹麻收養孩子自找麻煩」(26.8%)、「收養這個小孩花了你們多少錢?」(21.8%)以及「為什麼要花錢幫別人養小孩?」(14.1%)。
另外也有人會針對被收養的孩子進行言語批評,諸如:「這孩子大概有問題,他的親生爸媽才會不要他」(12.3%)、「孩子這麼難帶,一定是種不好」(10.5%)以及質問收養父母「為什麼你們不挑一個好一點的小孩?」(7.7%)。
從這些結果裡不難發現,我們社會仍習慣將養育孩子視為投資,期待要得到回報;收養被簡化成善行,隱含著被收養的孩子是被救助的對象,而不是「一份親子關係的誕生」。其實收養是圓滿了父母與孩子彼此的人生,我們應該給予祝福,而不是讓父母因為擔心受到歧視和傷害,而將收養這件事情當作秘密隱藏起來。
希望不要讓無心的言語傷害成為收養家庭開放的阻礙,兒盟與台北市收出養資源中心提倡四「收養友善語言」運動。
ㄧ、以問候代替擔心:
當我們想關心親友收養的情形,不妨用問候的語氣,比如:孩子何時會來家裡?你們一定很著急吧!帶孩子累不累呢?,就和關心其他的父母一樣,沒有甚麼不同。
二、以關心代替好奇:
發問前先想一想自己的問題是出於真心關懷,還是因為好奇別人的隱私?比如不孕的原因,孩子過去的家庭背景等,收養人或許希望能保有隱私。
三、尊重孩子避免傷害:
大人們在交談時,常常忽略了被收養的孩子就在身邊,即便他們還年幼,這樣的評語還是有可能傷到孩子的心。
四、支持全家 信心加倍:
收養父母和孩子成為一家人的過程也許會歷經一些辛苦,他們付出的努力,需要被支持和鼓勵。真心的祝福,將使收養家庭在這條路上走得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