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權觀點】嬰幼兒常吃甜食,可能影響認知、語言及運動發展
2024.02.15
由陳嘉玲醫師與蔡兆庭醫師透過「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KIT)」*近5000名嬰幼兒的長期追蹤資料發現,幼兒吃甜食的頻率會影響未來的語言和認知發展,研究結果也已發表在學術期刊上。
該研究透過量表調查了出生3、12、24及36個月大的幼兒的認知、語言及運動的發展狀況,並收集孩子12、24個月大時食用甜食(包含甜湯、含糖飲料、糖果、蛋糕等)的頻率,將他們分為:從來不吃、每周<1次、每週≥1次但每天<1次,及每天≥1次,共四組。
結果發現,兒童在一歲和兩歲時食用甜食的頻率越高,他們在三歲時的認知能力就越差,且越早接觸甜食,還會減慢之後認知發展的速度;而兩歲時一天吃一次或一次以上甜食的孩子,三歲的語言能力會惡化;運動方面雖沒有像認知和語言這麼明顯,但在兩歲時經常食用甜食的兒童,發育速度也會減慢。
目前越來越多研究證實幼兒吃甜食會造成發展及注意力問題(如過動症),甜食除了有加果糖或蔗糖,還常有食品添加物,專家建議家長們在選擇獎勵時,避免拿零食甜點給孩子,可以改用貼紙、小玩具等,甚至一個擁抱也可以。
甜蜜滋味會使人心情愉快,當孩子有吃甜食的需求時,可以使用含有纖維素和營養價值的水果來取代,真的要吃加工甜點也應注意頻率,避免養成孩子從小有吃零食、甜點的習慣,不僅影響成長發育,也亦養成不健康的飲食習慣。
*KIT是由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經費補助的計畫,自2016年隨機抽樣全台近萬名幼兒,由經訓練的人員固定時間透過家訪進行相關問卷,並長期追蹤調查的資料庫。
相關新聞:
✅ 常吃甜食恐影響孩子認知、語言與行為表現!【KIT系列 ep6】ft. 蔡兆庭醫師|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9694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