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權觀點】台灣兒少身體活動量為「F」不及格,呼籲家長多鼓勵、陪伴孩子運動
台灣體育大學及中興大學研究團隊,收集2017至2021年間全國5~17歲兒童與青少年身體活動資料,於2022年底發表第二次台灣兒童及青少年身體活動報告書,並根據全球57個國家參與的全球兒童健康聯盟(Active Health Kids Global Alliance)的11個評估指標進行評比。
報告結果顯示,台灣兒少「身體活動量」符合世界衛生組織每日運動60分鐘建議僅佔不到20%,得到F等級,與四年前(2018)的結果相同。整體報告顯示,多數國家兒少運動量普遍不足,多為B-以下,且多評定為為D-~D+,但包含台灣在內的10個國家得到的F,是評比分數最低,其中亞洲國家台灣、印尼、菲律賓、越南就佔了4個。
其他的項目如「參加運動團隊或組織」同2018年一樣為D-、「動態通勤」則為C-,而每天使用與學習無關的電腦及手機設備少於2小時的「靜態行為」,甚至從2018年的「C-」降低成「D+」。這些評比都有共同的特性:年紀越大分數越低,例如「身體活動量」,國中學生還有22.0%,高中生卻僅有13.6%。
而運動環境,包含學校(A-)、社區與環境(A-)、政府政策與資源(B+)都有不低的成績,顯示政府及學校投入許多資源改善,但兒少身體活動量還是很低。研究團隊認為,需在學校以外提供各種身體活動機會,例如動態遊戲、運動社團或運動俱樂部等,也可進一步探討家庭和朋友的支持對兒少運動的影響。學者認為,台灣兒少運動量不足,升學壓力、3C用品盛行及家長觀念、教育環境等均有關。
近年已有不少研究指出,運動除了可以促進兒少心肺功能、增加骨骼肌肉機能,減少肥胖外,也可促進心理健康,並且不僅不會影響學業,還可提升思考、專注力、記憶力等,提升學習成效。建議家長們在擔心孩子課業的同時,不妨多鼓勵、陪伴孩子們運動,也可藉此增加親子關係,共同促進身心健康。
相關新聞:
57國大評比!台灣兒少身體活動量敬陪末座 專家曝主因是「這個」
https://bccnews.com.tw/archives/521860
延伸閱讀:
興大與臺體大調查 與國際評比臺灣兒少身體活動量有待提升(中興大學原始新聞稿及報告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