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權觀點】電子菸轉地下化,政府應加強稽查及宣導
電子菸因外型設計吸睛,在青少年中大受歡迎,很多人以為電子菸比紙品菸安全,然而電子煙的高尼古丁含量不只讓年輕人嚴重依賴,更會對25歲以前還在發育中的大腦構成風險,影響大腦結構與功能長期發展、神經認知與行為等,而其中含的化學物質(例如懸浮微粒、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重金屬等),還會導致心肺不良反應、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加重及肺損傷,事實上,2019年美國計有數千例「電子煙相關肺傷害」,最年輕死亡個案僅15歲。
在美國被形容為「有如一場疫病(e-cig epidemic)」的電子菸害,在台灣也不容小覷,根據國健署調查,從2018至2021年短短三年中,電子菸使用率國中生從1.9%上升至3.9%;高中職生更從3.4%上升至8.8%。
《菸害防制法》修訂後三月上路以來,除將禁菸年齡提高至20歲,也規定全面禁止製造、販售電子煙,並納管加熱菸。然而施行兩個多月發現,業者已懂得規避查處,將電子煙的販售搬到難以追查的網路上,並利用免費加入、紓壓體驗、進網路群組當下線等方式吸引青少年,也透過社群網站宣傳,讓青少年呼朋引伴,再用電商及超商店到店的方式販售獲利。
兒福聯盟政策發展處副處長李宏文指出,近年兒少使用菸品有「二低二高」的情況,包含「查緝量、查獲率低」、「校區周邊新興菸品廣告限制比例低」,以及「青少年使用電子煙比例快速增加」、「青少女使用紙菸比率微幅增高」的問題。
經國健署委託消基會進行「喬裝測試」,發現店家違規販售菸品比例高達32%,特別在檳榔攤、一般商店的違規比例均有上升。目前僅有台北市就距離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基地境界線50公尺以下區域內,禁止販賣、供應、展示或廣告加熱式菸品,希望其他縣市也加入管制。而年輕和女性族群喜愛的加味菸,目前僅禁止使用花香、果香、巧克力及薄荷口味等添加物,呼籲禁止範圍應該要更廣。
以目前走私及地下販賣猖獗的現況來看,政府與相關單位應加強並調整稽查方式,積極把關及宣導,避免更多兒少接觸並使用新興菸品,遠離菸害的威脅。
相關新聞:
✅32%店家違規賣菸!青少年用電子菸比率增 兒盟籲「二低二高」待改善
https://tw.nextapple.com/life/20230601/D8961D8D95467634E5D20DC8570DC9BE
✅531世界無菸日/《菸防法》上路滿2個月 業者躲稽查轉網售予青少年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639411
✅國際期刊:防止青少年使用電子煙是全球菸害防制的關鍵
https://www.peopo.org/news/63713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