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兒童運動現況調查報告
運動須思考可近性的問題,包括時間是否充足、經濟是否許可、場地是否易達及環境是否友善等。那麼台灣的孩子運動時間是否足夠、運動花費是否太多、整體運動環境對他們是否友善呢?
本次調查「運動」的範圍與定義,學齡前(3至未滿7歲)兒童包含身體活動與簡易運動,學齡(7至12歲)兒童則是中、強度運動。為瞭解台灣兒童的運動現況,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以下簡稱兒盟)於2018年2月5日至3月1日針對「目前育有3至12歲兒童的家長」進行網路問卷調查,總計回收1,011份有效問卷,其中,3至未滿7歲兒童佔56.7%,7至12歲(含)兒童43.3%;男童佔55.3%,女童 44.7%。
研究結果顯示,台灣兒童運動有三大問題:
一、運動量不足:近半數(49.7%)兒童沒有每周運動習慣,僅一成六(15.5%)兒童每週運動3次以上,遠低於國際平均表現。
二、運動強度不夠:七成(70.7%)孩子最常做的運動是在公園玩,其次是騎腳踏車(50.8%)、散步(40.7%),種類多屬輕度運動,就美國運動醫學學會與兒科醫學會的運動建議指標「每天從事60分鐘中、強度運動」來看,台灣學齡兒童運動強度明顯不夠。
三、家長也缺乏運動習慣:家長擁有良好的運動習慣,孩子潛移默化下也會跟著喜歡運動,調查顯示,家長每週運動1次以上的孩子中,有六成七(67.3%)很喜歡運動,而每週運動低於1次的家長,孩子很喜歡運動的比例則降至五成五(54.8%)。除此之外,家長與孩子一起運動的比例也偏低。近二成家長(18%)表示從未與孩子一起運動,一起運動一週3次以上僅有5.8%,孩子的年紀愈大,親子一起運動的頻率愈低。
因此,兒盟提出FIT運動守則:
一、Fun:依兒童年齡與興趣選擇適合運動
針對學齡前兒童,家長可透過模仿與角色扮演等活動設計,讓孩子練習基本運動技能,從日常生活中享受運動樂趣。針對學齡兒童,家長安排運動時,須考量孩子的興趣與選擇,充分討論與溝通,讓運動不需要強迫。
二、Interaction:運動過程中,觀察孩子發展並提供相關知識及心理支持
每週至少1次與孩子一起運動,在過程中觀察其身體及體能發展,並提供運動所需的技巧或自我保護等知識,且適時針對孩子的進步給予鼓勵。
三、Time:每天活動至少60分鐘,可分次完成
學齡前兒童每日至少應有180分鐘的活動量,包含輕度及微動態活動和動態遊戲。學齡兒童則建議每日至少有60分鐘的中度至強度運動,並視個別發展情況培養運動興趣及參與團隊運動及比賽。
【欲索取報告全文請參照「報告索取辦法」】,版權所有,若須引用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