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分享】程序監理人
程序監理人隨筆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副教授 馬宗潔
離開都市,到某縣市投入法院的程序監理人的工作,主要參與的案件是因為離婚而爭取監護權的案件。程序監理人工作,是替在離婚紛爭中的兒童主張權益。
曾經是配偶的兩照一旦走到離婚之途,必定積怨已久。以「法院見」的方式解決婚姻與監護權難題,顯然已無法用心平氣和的態度處理紛爭,勢必已採取備戰姿態,前配偶與家人不再是親人,而是「敵人」,親人間以信任為基礎,敵人間則以戰略輸贏為本。多年來糾葛不清的是是非非,可以透過將對方從「親人」打為「敵人」的過程,為自己也是戰爭始作俑者之一,找到了合理卸責的藉口。因為所有的錯都是敵人造成的,自己的所作所為,都只是芝麻小事不值一提。
究竟,敵我是勢不兩立的。而彼此間的關係是「對立」。走進法院,將經歷一連串的程序:準備程序、蒐證、辯論庭、裁判、上訴、抗告………,隨著法院程序的進行,每一次開庭,每一次收到法院的信件,每一次出庭,皆是引線,讓對立的戰火升高,烽火連三年,也非不尋常。坐在法庭中聽憤怒的你一言我一語,控訴對方為不盡責父母,給孩子多吃藥少吃藥、念哪個學校、吃什麼點心,皆為一觸即發的導火線。戰場旁維持秩序的人,如法官、調解人員、程序監理人、書記官等等,心中都明白不論什麼結果,都無法完善,對反覆循環的唇槍舌戰感到不耐煩。這些人在專業上必須保持中立,也不希望在被波及。偏偏敵對兩軍,希望有更多的人站在自己的這一邊,以壯大軍火,於是這不只是前配偶間的戰爭,這是兩家的戰爭,父母兄弟姐為了保衛自己的家族,都紛紛投入戰火。烽火連天的戰役中,時間久了,戰線拉大了,是否還記得為何而戰?這場戰爭,難道只為證明自己是比對方更好的父母?即使贏得裁判,輸得卻可能無法計算與彌補。一個對於自己有利的判決,也許可以稍稍彌補受傷的心。
一旦進入法院,就是一條漫長的路。在這條路上,每一個人都很憤怒、著急、不安、害怕……,孩子也在這程序中慢慢長大,父母雙方即使沒有用言語教導孩子,戰火中的煙硝味很難被忽略,孩子用他們的身體理解到戰爭中的殘酷,眼睜睜看著應該值得信任的父母為了打仗採取各種令人驚訝的戰略,檢視自己與其他同學的差異,疑惑被爭取監護權的意義是為情感還是只為擁有?人性的複雜面雖是人生必備的課題,然而,訴諸法院卻不是適合年幼孩子學習的場所與對象。
工作中發現,對於具備口語表達意願能力的孩子,基於自己的狀態與需要,皆能清楚表達自己居住的意願。卻無法說得清楚內在衝突拉扯的心情,同時要以自己受傷的心,撫慰父母的傷痛。當孩子被問想跟誰住時,多數的孩子選擇戰火中有喘息空間的居住環境。對另一方採取保持距離的姿態,也是孩子照顧自己與父母的另一項選擇。這樣的選擇,得以全身而退,不被犧牲。這樣的選擇,並非勇往直前的,而是掙扎於信任與背叛一方的選擇。
無情戰爭中,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展現有情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