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權觀點】詐騙手法多元 提升孩子警覺心
中部傳出近百名大專院校學生遭到無卡分期方式詐騙,總金額超過千萬,不肖人士以買手機、電腦為由,表示分期費用由公司負擔,學生只需要簽下新台幣5萬元到10萬元不等的無卡分期契約,即可賺取現金5000元,不少學生在熟識的同學介紹下不疑有他的加入,直到收到債權公司催繳通知才知道受騙。
詐騙案件層出不窮,根據警政統計通報112年1-5月詐欺案件相較於去年同期18-23歲被害人數增加27.71%、0-17歲增加了27.27%,每年受害人數快速增加,年輕學生族群已經成為詐騙集團下手的對象。兒盟今年調查發現有22.8%兒少曾有被網路詐騙的經驗,最常見的狀況是「購買的商品跟網路圖片落差大」58.6%,其次是「誤點開釣魚(或詐騙)的網址」37.2%。隨著網路快速發展使用年齡越來越低,生活中網購、買賣遊戲點數、或是在社群媒體不小心透漏個資,都可能讓自己暴露於詐騙風險當中。
詐騙手法越來越多元,未成年被害人也逐年遞增,顯然讓學生即早認識法律觀念、金融教育、媒體識讀等知識至關重要。除了加強校園宣導之外,在教育方面還可以做些什麼呢?在日本、新加坡、澳洲等國家,已經將金融教育納入學生的必修課,從國小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和金融素養,像是儲蓄、財務規劃、使用信貸或消費者權利等知識。英國、美國等國家也在國中小階段開設媒體識讀課程,培養孩子正確的網路使用方式,如保護個資、經營網路上的人際關係、學習辨識網路上的真假訊息等,或許台灣能夠參考國外的教學案例,作為國內發展之參考。
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在複雜的資訊下人人都可能落入陷阱,除了平時學校宣導之外,父母也可以透過新聞案例和孩子討論,遇到新聞中的情境時可以怎麼做,也提醒孩子不論是身邊熟識的親人、朋友、網友,涉及到金錢都應提高警覺,多留意、查證,主動找父母、老師討論再做決定。
新聞連結
逢甲等9所大學學生遭詐騙,總金額破千萬!受害者親揭上當原因:絕非短視近利
延伸閱讀
2023臺灣兒少網路安全暨網路識讀現況調查
https://www.children.org.tw/publication_research/research_report/2611
網路陷阱多,大人若沒教,孩子在網路上的防禦力會是零!雷丘律師:掌握3原則,提升孩子上網時的警覺心
https://futureparenting.cwgv.com.tw/family/content/index/23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