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權觀點】常看社交媒體容易對外表焦慮?應尊重多元體態,活出健康自信
愛美是人之常情,尤其少年處在青春期身體驟變的人生階段,對自己的外表更是看重。
最近,美國多個媒體開始報導及討論社交軟體對青少年看待自己體態及生活的影響,而IG和臉書也有進行相關的內部研究。《華爾街日報》認為,IG會改變年輕女性看待自己的方式。而且使用IG用戶年齡偏低,超過40%的用戶是在22歲以下,同時美國青少年花在IG上的時間比在臉書多上一半。
另一方面,IG的研究人員發現,32%的青少女表示,當他們對自己的體態不滿意時,瀏覽IG會讓她們感覺更糟。同時IG對許多青少女可能造成負面的影響,包含焦慮與憂鬱的狀況不斷增加,也更容易對自己的身體感到不滿意。
臉書的研究人員也指出,IG會導致用戶產生「比較」的心理,使用者看待與評價自己的方式,非常容易受到平台上他人的吸引力、社會地位等而影響。他們認為抖音強調短影音的特效與表現,Snapchat用戶則大量使用各種有趣的臉部濾鏡;相比之下,IG更注重於使用者的身體、體態、生活方式與風格,而這些對青少年最可能產生負面效應的特點。
兒盟在2018年公佈的調查結果也發現,台灣青少年、青少女身體意象有三大迷思︰1. 認同「外表好,得人疼」;2. 追求「只有更瘦沒有最瘦」;3. 對胖的歧視與不友善,把胖和其他表現或評價連結在一起。同時,調查也發現越想減重的孩子、覺得自己體型較胖的孩子、以及正在減重或認為自己該減重的孩子,自尊顯著都比較低落。顯見孩子對自己身材的評價、是否需要減重,不僅是健康議題,心理也會受到影響。
媒體和家長在兒少身份認同、個人價值觀發展及身體意象形塑,都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兒盟期盼社會上每個大人都能展現尊重與欣賞每個人獨特之處,一同成為孩子的好榜樣,讓我們的兒少能更自信看待自己,更健康的成長。
新聞連結:
Facebook內部研究:Instagram讓青少年對自己外表更不滿意,造成「比較心態」等負面影響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6440
延伸閱讀:
「只有更瘦沒有最瘦」 兒盟呼籲︰尊重多元體態,健康自信最美
https://www.children.org.tw/news/news_detail/2013
Photo by Karsten Winegeart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