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盟瞭望13 - 美國安全照護方案
撰稿/朱崇信
SafeCare顧名思義,是希望透過提升照顧者的親職能力來做到「安全的照顧」,其服務對象是鎖定家中有0至5歲的幼兒,且面臨兒虐疏忽風險,或家有兒虐疏忽記錄的照顧者,藉以預防兒虐的發生。
SafeCare方案的前身是美國的「Project 12-Ways」,該方案嘗試透過親職訓練來增強兒虐或疏忽的家長在12個面向的親職能力,後來經過聚焦和簡化變成現時的SafeCare方案(Gershater-Molko et al., 2012)。SafeCare認為對每個家庭來說,兒童的健康、居家環境安全和親子互動,是最為重要的照顧要素,因此方案只聚焦在這3個面向來提升家長的親職能力。
五大方案特色
SafeCare方案具有以下特色:
- 結構化的操作:手冊化的操作方式(manualized),結構性的進行親職訓練、訪員培訓和成效評估,使方案更容易傳播,再加上有嚴格的訪員訓練制度,讓方案能被標準化複製、不失真(Oppenheim‐Weller, Zeira, & Mazursky, 2020)
- 生態行為取向:這個取向強調相較實驗室或診間,在家庭的自然環境中採用行為改變技術更有效果,因此傾向利用家訪來提供服務。此取向也強調用照顧者平日實際會遭遇的育兒活動問題進行親職練習,例如:餵食、洗澡、哄睡覺或陪伴遊戲等(Gershater-Molko et al., 2012; Lutzker,1998)。
- 以優勢為基礎(Strength based approach):現在許多親職方案都會採用優勢觀點作為有效的核心元素,並強調要和受服務者建立正向的連結、受服務者的協同參與等(邱靖惠、朱崇信、苗元紅,2019)。而SafeCare方案會鼓勵家長參與目標設定,並讓他們選定最困擾或最希望進行的親職項目來進行練習。
- 方案的文化適應:SafeCare除了基本的服務模組外,也可因應不同需要進行方案調整和擴展。例如「SafeCare Takes Care」便是運用科技輔助技術,增加了線上訓練課程,讓家長更容易觸及方案的初階課程。而為了服務男性家長,也在原本SafeCare的服務基礎上發展了更適合男性文化的「Dad2K」方案,即增加了運動和另一半共親職等主題(Cowart-Osborne et al., 2014; Guastaferro & Lutzker, 2019)。除此之外,SafeCare也可以和其他方案相結合,例如有實務工作者嘗試將SafeCare方案和以提升家庭保護因子為目標的早療篩檢方案「Parents as Teachers」結合,也達到了很好的效果(Guastaferro, 2017)。
- 運用影像回饋:這方案包含了知情同意的錄音或錄影服務,主要是為了方案督導和評估、幫助訪員提供有效服務;其次是訪員可以利用課程中的錄音或錄影內容,和照顧者進行討論和回饋,幫助家長覺察和學習親職技巧。
嚴格的訪員訓練和認證制度
SafeCare是以「培育訓練者(Train-the-trainer)模式」進行的方案,而且更建立了一套專業人員認證制度:包括,訪員(Home Visitor/Provider)、教練(Coach)、培訓師(Trainer),好讓方案的親職訓練技巧能有信度及不失真地複製到不同的地方。
SafeCare訪員必須要接受教練或培訓師為期4天,共32小時的工作坊訓練。完成訓練後,還須接受教練9次觀察其實際執行SafeCare課程的情況,通過審核後才能成為合格訪員。教練可視為訪員進行服務時的督導,而培訓師則是資深、受過更專精訓練的督導(Gershater-Molko et al., 2012; Oppenheim‐Weller, Zeira, & Mazursky, 2020)。嚴格的訪員訓練和認證,讓訪員能忠實地執行方案,是此方案能成為證據為基礎方案的重要元素。
方案設計及3個親職訓練模組
SafeCare屬於短期服務,時程一般為18至20週,共18次課程(3個模組各6次課程),每次60至90分鐘。
方案內容方面,主要聚焦在提升兒童健康、居家環境安全、親子互動這3個面向的親職能力,並依此設計出3個親職訓練的「模組」。3個模組可以結合在一起進行,也可以視家庭需求及情況,單獨進行個別模組。3個模組簡介如下:
①健康模組:
許多疏忽照顧的家庭,其家長並不清楚如何判斷兒童生病的情形,以及做出正確的因應決定。健康模組的目標,就是要協助家長做出對照護幼兒健康醫療較合適的決定。模組透過情境演練和教戰手冊,教導家長學習何時以及如何在家中給生病或受傷的孩子基礎照護、何時應該帶小孩去門診或急診看醫生。
②安全模組:
讓孩子處在不安全的居家環境中,很容易會發生事故傷害。這個安全模組便是鎖定環境疏忽和非故意傷害的危險因子,教導家長辨識並排除一般家庭環境中的危險威脅。課程除提升家長的知識外,也會提供安全工具,例如使用幼兒梗塞物品檢測器來檢視家中是否有容易讓嬰幼兒梗塞的小物品,並提供兒童抽屜安全鎖、插座安全扣等物品,直接幫助家庭提升居家環境安全。
③親子互動模組
此模組的焦點在於提升親子互動。家長會學習與嬰幼兒增加正向方式的互動,以及學習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安排參與式的、可以提供幼兒刺激的活動。模組又依兒童年齡分為針對0至18個月嬰兒的「家長—嬰兒互動模組(PII)」,和針對18個月至5歲幼童的「家長—幼童互動模組(PCI)」,PCI除了分享親子互動技巧外,也會教導家長降低兒童問題行為的技巧。
SafeCare訓練親子互動時,主要採取的技巧是:
- 解釋:向家長說明可以使用的技巧,以及這些技巧為何重要
- 示範:訪員會示範如何使用技巧
- 演練:給家長練習技巧的機會
- 回饋:在家長使用技巧時提供正向回饋和修正建議。
另外方案也提供家長「計畫活動訓練」(Planned Activities Training),以教導家長在事前做好親子活動計畫,並向孩子解釋規則和期待,以及在活動中如何處理突發事件、提供孩子回饋和獎勵。期許透過這種計畫活動的方式,幫助孩子更投入參與及預防其問題行為(Gershater-Molko et al., 2003)。
以證據為基礎的親職訓練方案
和前篇介紹的ABC方案一樣,SafeCare也是一個以證據為基礎的(Evidence-based)親職訓練方案,即經隨機分組的實驗設計研究來證實方案的效果,其服務對象為有兒虐疏忽史的家庭。
有研究指出,若以SafeCare方案和一般綜合性的兒虐服務做比較,接受SafeCare方案的家庭在6年內兒虐再發生率相對更低(Chaffin et al., 2012)。此外,方案也能顯著改善家長親職上對孩子疏忽、體罰和心理攻擊(psychological aggression)的做法,並增強其正向管教的策略(Gallitto et al., 2020)、協助兒童產生正向行為(Whitaker et al., 2020)、更能跟從家長的指示(Gershater-Molko, 2003)。方案對參與家長的心理健康也有好處,可提升其親職勝任感、降低憂鬱症狀(Oppenheim‐Weller et al., 2020)和降低親職壓力(Whitaker et al., 2020)。
SafeCare方案除美國外,現在已推展到加拿大、英國、西班牙、澳洲、白俄羅斯、以色列、日本等國家。目前中正大學心理學系的陳怡群教授也已將SafeCare服務模式引進臺灣,並進行方案內容和評估工具的本土化應用。 SafeCare經過多年的經驗累積,已是十分成熟的親職服務方案,SafeCare看到讓兒童疏忽虐待發生的核心親職問題,因此同時注重家長在健康、安全、親子互動三層面的改變。其嚴謹的訪員訓練機制、可針對不同需求擴充課程的彈性,也是兒童保護實務工作者在設計親職方案時可以借鏡的。
參考資料
National SafeCare Training and Research Center https://safecare.publichealth.gsu.edu/
邱靖惠、朱崇信、苗元紅(2019)。提升弱勢家長親職功能策略:兒少高風險家庭服務經驗之探索。社區發展季刊,167,pp.98-113。
Chaffin, M., Hecht, D., Bard, D., Silovsky, J. F., & Beasley, W. H. (2012). A statewide trial of the SafeCare home-based services model with parents in Child Protective Services. Pediatrics, 129(3), 509-515.
Cowart-Osborne, M., Jackson, M., Chege, E., Baker, E., Whitaker, D., & Self-Brown, S. (2014). Technology-based innovations in child maltreatment prevention programs: examples from SafeCare. Social Sciences, 3(3), 427-440.
Gallitto, E., Romano, E., & Whitaker, D. (2020). Investigating the Impact of the SafeCare Program on Parenting Behaviours in Child Welfare‑Involved Families. Child and Adolescent Social Work Journal,37.
Gershater-Molko, R. M., Lutzker, J. R., & Wesch, D. (2003). Project SafeCare: Improving health, safety, and parenting skills in families reported for, and at-risk for child maltreatment. Journal of family violence, 18(6), 377-386.
Guastaferro, K. M., Lutzker, J. R., Graham, M. L., Shanley, J. R., & Whitaker, D. J. (2012). SafeCar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nd dynamic development of an evidence-based scaled-up model for the prevention of child maltreatment.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 21(2), 171-180.
Guastaferro, K., & Lutzker, J. R. (2019). A Methodological Review of SafeCare.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1-18.
Guastaferro, K., Miller, K., Lutzker, J. R., Whitaker, D. J., Chatham, J. S., Lai, B. S., & Kemner, A. (2017). Implementing a braided home-based parent-support curriculum: Lessons learned.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 26(3), 181-187.
Lutzker J.R., Bigelow K.M., Doctor R.M., Gershater R.M., Greene B.F. (1998) An Ecobehavioral Model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hild Abuse and Neglect. In: Lutzker J.R. (eds) Handbook of Child Abuse Research and Treatment. Issues in Clinical Child Psychology. Springer, Boston, MA
Oppenheim‐Weller, S., Zeira, A., & Mazursky, N. (2020). Evaluating SafeCare in Israel: Benefits for the families. Child & Family Social Work, 665-673.
Whitaker, D. J., Self-Brown, S., Hayat, M. J., Osborne, M., Weeks, E., Reidy, D., & Lyons, M. (2020). Effect of the SafeCare© intervention on parenting outcomes among parents in child welfare systems: a cluster randomized trial. Preventive medicine, 138, 10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