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盟瞭望11 - 兒盟失蹤協尋26年
撰稿/許慶玲
兒盟是兒少權益的捍衛者,無論家長的社經地位如何, 我們都要為他們找回孩子!儘管已經26年,開過無數次協尋記者會,我們不斷連結資源、嘗試各種方式,從早期張貼海報、印製產品包裝、連結媒體協尋,到近期利用網路,永不放棄就是失蹤兒少協尋服務的精神。此外,我們也認為每個失蹤兒少背後都是在反映社會問題,所以除了協尋,我們也透過數據分析,希望了解原因並預防問題再發生……
兒盟董事馮燕
26年前開啟全民協尋情報網
兒盟自1992年開始投入失蹤協尋的工作。一對掃街的清潔工夫婦在診所生下健康可愛的男嬰,卻在第六天離奇消失,雖然診所表示願意賠償,傷心的父母依然懷疑自己的孩子被賣掉,四處陳情卻求助無門。諷刺的是,同時有一個日僑小孩失蹤,因警方相當重視,兩天之內就順利尋獲。
此案讓當時兒盟董事長林志嘉、執行長馮燕及其他兒盟工作同仁深深感受到社會資源的不公平,於是發動全民情報網進行協尋,意外引來更多失蹤孩子的家長求助,成為後來開辦失蹤協尋服務的契機。兒盟了解失蹤兒家長在協尋兒少花費大筆資金和時間,也因此常被不肖人士拐騙生平積蓄,失去的不只孩子,工作、積蓄、甚至連婚姻關係也因此破裂。
當時為兒盟董事長及立法委員的林志嘉回憶當初開始失蹤兒少服務的緣由:「過往孩子走失了、被綁架了,家長除了找警察幫忙之外,似乎只能很無助地靠自己的力量,挨家挨戶地找,但往往錯失了協尋的黃金時間,造成很多家庭的遺憾。我們實在很不忍心這些家長的眼淚,於是兒盟便邀集內政部社會司、警政署、衛生署、教育部、法務部、民間團體及多位失蹤兒童家長,共同組成『失蹤兒童協尋委員會』、成立全民情報網、推動失蹤兒童的協尋工作。」
自此之後,兒盟擴大服務項目包括失蹤個案諮詢服務、失蹤兒童少年及其家庭生活適應輔導、兒童人身安全及少年離家預防宣導、失蹤兒少議題倡導等,希望透過政府和民間團體的合作,帶領失蹤兒童回家並預防失蹤的再發生。
26年來失蹤現象的變化
服務了26年,我們第一線的社工觀察發現,兒少失蹤樣態隨著社會變遷而有所變化。由於早期幼童走失、不明原因的幼兒失蹤比較多,所以我們專注兒童人身安全的工作。2001年開始,我們發現孩子離家、甚至是結交網友離家的比例愈來愈多,因此我們開始進行青少年工作。
青少年失蹤的型態與兒童誘拐失蹤有極大的不同,網路的發達讓青少年可以透過上網認識各地網友,不再侷限鄰近社區,而現今手機人手一機隨時可上網,以及各式各樣的交友App更是讓青少年容易接觸網友,甚至暴露個人行蹤陷入危險情境。整體趨勢變化,整理如下:
- 女生變多:歷年失蹤兒童少年的開案數量,呈現男生比例下降、女生比例升高的趨勢,自1992年至2017年,男生從63.9%下降至23%;女生則從36.1%上升至77%。
- 少年變多:在失蹤年齡上,歷年失蹤兒童少年於0至6歲及7至12歲兒童失蹤的比例下降、13至18歲少年失蹤的比例增加。自1992年至2017年,0至6歲失蹤者從41.5%下降至1.6%;7至12歲失蹤者從22.4%下降至6.6%;而13至18歲失蹤者從27.2%上升至91.8%。
- 孩子自願離家為主因:在協尋的實務經驗中,發現兒童少年的失蹤原因已從早期的兒童失蹤變為現今的少年離家。觀察歷年兒少的失蹤原因,以「離家」為失蹤原因的統計數字自1992年的27.2%上升至2017年的95%,成為現今社會兒少失蹤的最大主因。
有鑑於青少年離家的趨勢增加,兒盟曾結合了警政單位的偵九隊,透過電腦上網的痕跡進行追查,成功找回許多青少年,甚至是被網友軟禁的少女,這都是因著科技進步而必須更新的協尋模式。
26年來尋人高手默默盡心力
隨著兒少失蹤的問題日益複雜,不僅增加協尋上的難度,也考驗我們必須在協尋策略上的調整與精進,除了開啟了與警政單位的查尋人口的高手、偵九隊的合作,無名屍比對等,我們都需要各行各業提供協助資源的熱心人士,每一個都是找回失蹤孩子們的重要關鍵。
這些包括警察、企業、媒體朋友和提供情報的民眾等。我們最常協尋孩子的方法,一是透過警察系統,利用從失蹤兒家長或朋友提供的線索及戶政的資料,每個環節仔細盤查、細心追蹤,不放棄任何一個能找到孩子的機會。
在這過程中,我們認識了許多熱心投入協尋兒少的好伙伴,如法務部法醫研究所大力協助失蹤兒少DNA比對、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海山分局的蔡淑女巡佐、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板橋分局王閔南警員、彰化縣警察局防治科詹廷權警務佐、屏東縣政府警察局防治科涂金銘警員等熱心的警察們即使工作忙碌也願意與社工員討論與協助追查線索,大家都期待能多找到一個孩子,讓他們能平安回家,與家人有團圓的機會。
在協尋的路上,兒盟也要特別感謝許多企業及個人慷慨解囊,免費協助張貼協尋海報在各大通路、協助印製失蹤兒少的照片資訊在自家商品上,或者利用大眾傳播及網路平臺的方式散播失蹤兒少消息,有些孩子都是仰賴助印、助貼而被尋獲!
如1994年有位民眾主動來電表示透過協尋海報疑似發現在1981年12月失蹤的李小妹妹的行蹤,兒盟社工啟動查詢並與學校老師、警察單位等合作,順利確認平安的找回李小妹妹。2005、2006年也接連尋獲失蹤長達7年的張小妹妹、巫小弟弟。幼童雖隨著年齡成長面容大為不同,但只要協尋訊息能持續讓知悉的民眾看見,終有被找回的一天。
26年來的倡議與努力
除了尋人高手努力默默耕耘之外,兒盟也透過倡議來改變政府的體制,如前執行長陳麗如於法務部人權工作小組會議中[1]指出,當時法務部所建置的無名屍查詢資訊系統,並未完全將無名屍之人別特徵資料輸入建檔,致使失蹤人口家屬需自行到各縣市地方法院檢察署申請無名屍人別特徵比對,因而降低家屬申請比對意願。爾後地檢署逐步將過往紙本紀錄之無名屍之人別特徵等資料輸入無名屍查詢系統建檔,以利失蹤協尋比對。
2013年,我們首推「404協尋兒少專案」,擁有網站的個人或企業,透過在404協尋兒少專案網站上輸入網址,便可取得程式碼並將該碼於自家網站中做設定,便可以在每次網站出現404錯誤網頁時,出現失蹤兒的公開協尋資料,增加失蹤兒少的曝光機會,至今加入之廠商已有666家。
就是透過這些點點滴滴,我們希望持續開發不同管道,凝聚社會的公益力量,吸引更多的企業一同投入失蹤協尋的服務,讓失蹤兒少的照片有更多曝光機會,幫助每個孩子得以返家。
26年來與國際交流拓展視野
2010年國際失蹤及被剝削兒童中心(ICMEC,The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Missing and Exploited Children)得知兒盟在臺灣協尋失蹤兒童少年服務的努力,主動與我們聯繫。
因此兒盟於2012年辦理「協尋二十,希望堅持——失蹤兒少協尋服務20周年國際研討會暨協尋服務工作坊」特別邀請ICMEC及澳洲失蹤人口中心(NMPCC,National Missing Persons Coordination Centre)之專家學者來臺分享協尋兒少之相關服務以拓展國際視野。
2016年9月與ICMEC在臺北合作辦理2天的失蹤兒少業務培訓課程之後,兒盟在9月9日榮幸受邀以臺灣代表身份加入由ICMEC籌組之「全國失蹤兒童網絡」(GMCN,Globe Missing Children Network),由我方代表羅瑩雪董事長及ICMEC代表Caroline Humer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象徵臺灣的協尋兒少業務跨出臺灣,加入跨國際的網絡組織,共同為打造一個對孩子更安全的環境而努力。
GMCN是一個跨國性的網絡,目前已加入的會員國共有28國,各國的代表包含該國家失蹤兒少業務的公部門單位,亦有以非營利組織身份加入之代表,如臺灣的兒盟。藉由跨國組織間的合作交流,聚焦各國失蹤兒少議題,整合出共同的對策方針,致力於減少兒少失蹤案件的發生,是這個網絡存在的最大目的,也因此GMCN每年皆會透過舉辦年會活動,邀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代表匯聚一堂,進行業務上的交流與專業訓練。
2016年兒盟以會員國代表身份出席位於美國維吉尼亞州亞歷桑納古城所舉辦的第八屆GMCN年會。在12/5、6日的會議上,我們透過簡報及影片向其他各國代表介紹臺灣目前失蹤兒少的數據概況及兒盟在臺從事近25年的失蹤兒少協尋業務成果分享,包含協尋策略及預防宣導方案等。同時亦聽取其他國家的機構代表在各國進行失蹤協尋業務的方針及服務。
再多的26年,永不放棄也不忘記
1988年6月24日傍晚時,一群孩子在自家巷口玩,唯獨恬恬失蹤了,怎麼找都找不到?有可能會掉到巷底的大排水溝嗎?動員數十人卻只找到一隻恬恬當天穿的拖鞋。隔天有鄰居的孩子表示恬恬失蹤的時間曾看到一男一女騎著摩托車強行抱走一個小女孩…。
媽媽回憶起30年前的失蹤當天,就像發生在昨天一樣地清晰與無奈。協尋的過程充滿了恐懼與挫折,對別人而言恬恬失蹤的事似乎只像是一臺機車失竊、又像是誰家中的寵物不見,或是街坊鄰居茶餘飯後的話題,但對恬恬一家人來說,度日如年的日子卻過了很久很久,他們不僅只是失去了最重要的親人,更時時刻刻擔心恬恬是否會遭遇不測?
媽媽痛心的說:『恬恬是我懷胎十月生下的親骨肉,相處卻只有短短的3年,我很不甘心,更不願放棄,只要有任何線索,我一定會追查到底。我不期盼恬恬可以回家與我共同生活,但我只求我能夠知道恬恬平安、健康活著的消息!』這是一個母親面對長久失蹤卻無法尋獲的孩子最深切的期待。我們對媽媽的勇敢與堅持,不畏周遭勸退的聲音,仍願意公開呼籲尋找孩子,我們深深感到敬佩,更期待喚起更多社會大眾溫暖的心,給予我們失蹤兒的家長大大的鼓勵與支持,讓他們更有信心持續下去找回自己的寶貝。
兒少失蹤議題日新月異,不可同日而語,不只基本觀念是我們要持續守護的、也有新議題需要我們跟進,不可讓兒少輕易踏入陷阱中:
一、幼童人身安全議題不可輕忽
兒盟統計近四成七幼小孩童(0-6歲)未尋獲,比例明顯高於其他年齡層。因幼童缺乏自保能力、且身形瘦小,如果在公共場所走失,不容易立即找到。因此我們積極向家長宣導預防兒少走失的正確觀念,並呼籲社會大眾平常要教導孩童在走失時要如何保護自己並求救;也呼籲公共場所的業者能夠一起來重視兒童走失的議題。
二、兒少網路交友問題多加留意
我們發現,近年來兒少離家投靠網友,或者因為網路交友而離家的比例有增加的趨勢,網路離家具「跨區域、跨年齡、跨身份」之特殊性,協尋難度極高。在實務工作中也發現,有些孩子在離家後曾被網友軟禁、控制行動,或者被迫發生性行為以交換食宿;而為了討生活,有些孩子會從事車手、圍事、偷竊、陪酒等工作,一不小心就會涉入違法的事件中。
三、預防兒少離家,親子溝通是關鍵
目前服務個案六成是13至18歲的離家少年,這些青春期的孩子身心都有很大的改變,也更容易與家人發生衝突。這些與家人嚴重衝突的孩子即使離家後悔,也因害怕被罵而不敢回家,或容易再度離家。因此,建立親子之間有效溝通管道和模式,是預防兒少離家問題的關鍵,兒盟在協尋兒少的工作中,除盡力追蹤返家案主外,也會協助親子建立有效溝通,減低孩子重複離家的可能。
唯有透過政府、民間企業、社會大眾共同努力,正視失蹤兒少問題,並齊心投入協尋工作,才能打造零失蹤的安全成長環境。
失蹤兒童少年資料管理中心
https://www.missingkids.org.tw/
服務對象:全國18歲以下之失蹤或離家的兒童及青少年
服務時間:每周一至周五,9:00~18:00
失蹤諮詢專線:0800-049-880
[1]2013年3月27日召開之法務部人權工作小組第4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