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兒少關注社會議題狀況調查
兒童權利公約第12條載明「兒童有表示意見及其意見獲得考量之權利」,在其第12號一般性意見書中亦提及「兒童的意見可以為決策提供觀點,因此包括政策規劃及法律制定等過程中,應將兒童的意見納入考量,此參與的過程強調不該只是短暫參與,而是應與成人展開密切對話」。但是,兒少們在參與決策之前,是否已培養出思辯社會議題的能力?而社會環境是否有提供他們足夠練習的機會呢?
為了解兒少對社會議題的關注狀況,兒盟採分層叢集抽樣[1],對臺灣本島地區國中、高中學生發放實體問卷。施測時間從2017年9月12日至10月23日,總計發出2,155份問卷,回收1,778份有效問卷,回收率82.5%,其中男性占40.3%、女性占59.7%。在95%的信心水準下,誤差不超過正負2.32個百分點。
一、性別平權議題最受兒少關注
本次調查挑選了9個長期以來或調查當時頗受社會大眾關注的議題 ,並詢問受訪者是否感到關心。結果發現逾半數兒少們關心的議題依序是:「同性婚姻合法化(63.2%)」、「推動十二年國教制度(56.6%)」、「廢除死刑(51%)」、「安樂死合法化(50.7%)」。
其次,在對此次選出議題的了解程度上,請受訪者以1~5進行自評,1分代表甚不了解,5分代表甚為了解。統計後的平均分數是2.8分,故整體而言兒少的了解狀況屬於普通偏低。若依不同議題觀之,較了解的只有「同性婚姻合法化」、「推動十二年國教制度」,此兩個議題的平均分有略微超過3這個中間值。
二、兒少關注參與社會議題的現況
根據本次的調查,我們發現兒少們對於社會上發生的事件或議題,呈現出如下的狀況:
• 被動消極:四成二兒少不會主動跟人討論社會事件或議題
• 「鍵盤」關心家:多在網路上瀏覽資訊、回文以表示關心
• 表面化:逾九成兒少透過新聞來了解社會事件或議題
三、目前兒少的參與環境仍不甚友善
有92.7%的兒少自認為能理性接納他人的不同立場或看法,但是,仍有32.6%的兒少表示會擔心因表達意見受到他人的批評或排擠。而在家中狀況的部分,有40.9%的父母不支持子女關心社會時事或議題,有31.2%的父母會要求孩子接受雙親的觀點,有19.1%的父母曾要求子女一同參與社會運動(如:連署、遊行)。
四、政府角色:「資訊提供」、「兒少參與」待加強
兒少對政府制定兒少相關政策過程的感受,本次調查從資訊提供、民主參與等兩個面向來切入。在資訊提供的部分,有69.1%的受訪者認為政府在兒少相關政策上,沒有為兒少提供足夠且易理解的資訊。而在民主參與的部分,則有66.2%的受訪者認為政府未提供兒少參與的機會。由此看來,政府實有不小可努力的空間。
五、兒盟建議
根據前述的發現,兒盟認為要促進兒少關心社會,可以先從以下幾個方向,來降低表意參與障礙、增進對成熟民主社會運作的熟悉度等做起:
• 資訊的提供與識讀
• 鼓勵多元思辨
• 營造模擬學習的環境
[1] 隨機抽樣分為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分層比例抽樣,依抽樣時最近一期人口資料分層,從教育部公開的學校名錄抽出「學校」。第二階段則是叢集抽樣,以「班級」作為最終抽出單位,請同意受測之學校每校各1~2個班級的學生填寫問卷。
【欲索取報告全文請參照「報告索取辦法」,版權所有,若須引用請註明出處】
【本研究建議引用方式】
兒童福利聯盟(2017)。2017年兒少關注社會議題狀況調查。取自:https://www.children.org.tw/research/detail/67/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