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父親!父子關係親不親?
2016年台灣兒少父子關係調查報告
2016.08.29
隨著時間轉換,社會大眾對父親角色的期待也漸漸轉變,父親從傳統文化中的家族領袖、經濟支柱、性別角色模範,近年逐漸被期待負擔、參與更多的親職照顧責任,並有更多與子女情感關係的連結,這種逐漸興起的對父親角色的期待,甚至成為現代「好爸爸」的新標準。實際上,父親的親職參與,以及父子關係的連結,的確對孩子是很重要的。有許多研究顯示好的父職參與、父子關係,對兒童當下及將來成年後的身心健康有直接和間接的正面影響。
在這股新好爸爸潮流的影響下,台灣的爸爸們的親職參與,及父子關係的現況又是如何呢? 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為了解台灣爸爸親職參與、父子關係的現況,及其相關影響因素,特別進行了「2016年台灣兒少父子關係調查」,調查採分層比例隨機抽樣方式,於全台各縣市(外島除外)隨機抽出學校,施測對象為5、6、7、8年級學生,依各縣市學生比例決定各縣市施測學生人數。施測時間為2016年4月13日至5月13日,總計發出1795份問卷,回收1478份有效問卷,回收率82.3%。本調查在95%的信心水準下,誤差不超過±2.55個百分點。
台灣父子關係現況
調查嘗試以父子親密感來描繪父子關係,結果發現台灣學童的父子親密感平均分數為68.9分(標準差=21.1),90分以上的高親密感父子,佔了20.8%,低親密感父子則佔17.5%。整體來看,台灣學童主觀感受的父子親密感似乎還不錯。 非常高比例的學童喜歡和爸爸相處(90.5%)、覺得和爸爸很親近(83.9%),也有很高比例的學童對爸爸有很好的認同,認為爸爸是很棒的爸爸(87.8%)、爸爸是其學習的榜樣(78.1%)。但只有53.1%願意和爸爸說自己的煩惱,31.2%認為和爸爸很難溝通。這是台灣爸爸待加強的地方。
親子關係的經營
如同工作事業的成功需要經營,好的父子關係也需要用心經營。調查在以下幾個層面:和子女相處時間、經營親子關係的行動、親職參與,來檢視台灣爸爸們經營和子女關係的情形:
- 相處時間
和兒盟過去的調查數據比較,2016年爸爸一天和孩子聊天時間30分鐘以上的比例為52.9%,較2013年的46.6%為高,也就是父子一天聊天時間在30分鐘以上的情形較以往更好了,這是台灣爸爸進步的地方。但爸爸與孩子共進晚餐未滿3天的比例為30.0%,較2013年的24.0%更高,這是台灣爸爸退步的地方。
- 經營親子關係的行動
除了和孩子一起聊天、吃飯外,爸爸還有許多可運用的經營關係的方式來增加和孩子的親密感。調查結果發現:有超過半數的爸爸總是或經常主動關心、了解孩子的生活狀況(57.1%)、在言語上給孩子支持和鼓勵(54.8%)、帶孩子一起旅遊(56.9%),並讓孩子感到爸爸重視和他的相處時光(54.0%),這些是台灣爸爸的優點。但也有超過半數的爸爸偶爾或從未和孩子一起運動(62.6%)、參與孩子有興趣的休閒活動(54.0%)或讓孩子參與爸爸有興趣的休閒活動(55.8%),更有高達八成的爸爸偶爾或從未特別安排時間和孩子單獨相處(80.5%),可以說是台灣爸爸待加強的地方。
- 親職參與
在和孩子的學習及照顧有關的親職項目中,超過半數台灣爸爸主要負擔的親職項僅有「帶孩子去看病」一項(53.5%)。其餘親職項目主要由爸爸負擔的比例則未達四分之一,依序為:指導孩子的課業(23.7%)、參加學校的家長日(18.8%)、準備三餐(17.8%)、和老師討論孩子的生活/學習(14.9%)。較少參與除了帶孩子就醫以外的照顧和學習,是台灣爸爸待加強的地方。
影響父子親密感的因素
調查檢視影響父子親密感的因素,發現個別對父子親密感有顯著解釋力的變項,其解釋力大小依序為:關心表達、重視感、親子休閒、聊天的時間、年級、指導孩子的課業。亦即,爸爸對孩子的關心表達越多、越讓孩子感到被重視、父子一起參與的休閒活動越多、每天聊天時間越長、年級越低、爸爸有主要負擔指導孩子的課業,父子親密感越佳。值得注意的是,已經是老生常談的「關心表達」的解釋力最高,也就是說,爸爸持續的關心孩子、給予其支持和鼓勵,就是增進父子親密感最重要的事了。
呼籲
基於研究的結果,調查的最後提出呼籲,希望台灣的爸爸們響應「新暖男爸爸333運動」,一同來增進自己和孩子的親子關係:
- 一日暢談30分鐘
關心表達是增進和孩子關係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行動,每天和孩子聊天30分鐘,關心孩子生活裡發生的大小事。
- 一週共進3晚餐
和孩子一起用餐,是和孩子建立關係的好時機。但要注意一起用餐時要進行有品質、有意義的互動,不然就沒有增進親子關係的效果了。
- 一月親子3活動
多參與孩子照顧、學習相關的親職(如:教孩子功課)、帶孩子旅遊、運動、參與彼此有興趣的活動、安排單獨的父子互動,都是可以嘗試的方式。透過這些行動,讓孩子看到你對他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