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0年台灣兒童人權整體表現
每一年的兒童人權日,兒童福利聯盟(以下簡稱兒盟)都會關心孩子的權利保障狀況,今年我們特別整理2007年至2010年的調查結果加以比較,以了解今年的台灣兒童人權狀況究竟是進步或退步?
一、基本人權:兒童貧窮狀況較過去嚴重,更多孩子無法維持基本的生活滿足
無論是「兒童自陳為物質匱乏家庭」(24.9%)、「很少能準時繳交學校費用」(18.1%)、「打包營養午餐」(4%)、「有人討債」(3%)、「因經濟因素無法上才藝/補習班」(20.3%),今年的表現皆明顯比以往來的差。
二、教育權:表現平平,孩子更不愛上學,學校設備更破舊
整體看來,今年的教育權表現與往年差異不大,值得嘉獎的是,孩子在家中所擁有的教育資源,如:書桌、字典、唸書空間、電腦、網路、計算機、學校教科書等,明顯有進步,匱乏的比例從39.6%下降至27.6%。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喜歡去上學」的孩子比例明顯減少許多(22.9%);此外,學校設備破舊的狀況,也是有逐年嚴重的趨勢(33.1%)。
三、心理健康權:有進步也有退步,孤單比例下降,但快樂比例也下降
在心理健康方面,一些題目,如:「覺得很孤單」(20.1%)、「世界少了我也沒有關係」(24.7%)、「沒有人跟我是同一國的」(15.8%),學生認同的比例都明顯減少不少;但是,在自陳「我非常喜歡現在的生活」(36.7%)、「我覺得非常快樂」(78.7%)等的表現卻又明顯退步。此顯示孩子似乎較認同自己存在的意義,但是在快樂的程度上,需要更多的協助。
四、家庭成長權:家庭陪伴、溝通、照顧狀況明顯退步
家庭成長權的部份,明顯呈現大幅的退步,除了「留孩子獨自在家過夜比例」下降(4.5%)、「家人經常會吵架」(11.0%)無太大差異外,其餘項目幾乎是呈現一面倒的狀態,陪伴、照顧(10.1%)、一同用餐(62.8%)、傾聽煩惱(60.8%)、自備三餐等表現都很明顯下滑(11.8%),無論是父親還是母親,強化家庭親子互動實為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