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離婚時孩童之感受」調查報告
2011.01.01
當父母離異時,在大多數的情形下兒童失去了選擇權,只能跟隨其中一方繼續同住。由於目前多數研究只針對兒童「離婚後」後的適應狀況,為了更了解孩童在父母「離婚時」的感受,以及父母離婚時,他們被迫扮演的角色,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於2011年進行「父母離婚時孩童之感受」調查。我們發現,在國中七、八年級的學生中,有一成六兒童的爸媽已經離婚,並且我們整理出下列四大重要發現:
1.爸媽離婚時沒有人在意自己
經歷父母離婚過程的孩子,心理上承擔了很多負面情緒,而他們的心情、感受其實需要被傾聽、被引導、被了解。然而,在台灣,逾三分之一(33.9%)的兒童覺得在爸媽離婚時,沒有人在意他。
2.孩子覺得傷心、擔心、害怕
爸媽離婚時,孩子然有許多情緒、感受,需要成人的重視與陪伴。在我們的調查中,將近四成六(45.9%)的孩子感到「傷心」,逾四成(41.2%)的孩子因為爸媽吵架、打架的過程而飽受心驚。此外,仍有近三成(28.6%)的孩子擔心自己會不會變成沒有爸爸(或媽媽)的小孩,二成六(26.1%)的孩子擔心爸爸(或媽媽)不要自己。
3.不是從爸媽口中得知他們離婚的事實
在台灣,「一成四」的孩子由其他親友口中得知父母離婚,或是自己猜測而知這個事實的發生。此外,另有「一成四」的兒童選擇「其他」,則是因為爸媽離婚時,他們才剛出生、或年紀非常小,因此對這件事情沒有印象。
4. 爸媽談離婚時,孩子成了另一個戰場?!
在本調查中,有三成六(36%)的家長,會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或打架;對孩子來說,目睹家長使用暴力,會讓他們遭受到心理的創傷與陰影。近兩成(18.9%)的家長會跟孩子訴苦,一成四(14.1%)的家長則會說對方的壞話。家長因著對於另一方的不諒解,而向孩子傾訴這些情緒,甚至為了想取得監護權,而對孩子灌輸了過於片面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