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權觀點】兒少友善資訊,從小打造公民素養
[Photo credit: Freepik]
【兒少新聞】
德國兒童頻道KiKa在網頁和廣播頻道當中,分別針對3歲、6歲與10歲以上進行資訊的分級設計,裡頭不僅備齊病毒的科學知識,延攬各領域學者專題講解,還有專為兒童設計的全球與德國疫情新聞。
這絕不僅止於基礎教育中的課本知識,而是將各種科普知識與民主涵養訊息都進行受眾分級,將兒童當成一個完整的個體與主體,並非要他們成為乖乖聽大人話的孩子,而是給予資訊平等的尊重,直接得到專家群為他們製作的第一手內容,甚至能面對面地公開對話。
新聞來源:
德國防疫,不只要求孩子乖乖聽話!
【兒權觀點】
最近有許多國內外的繪本向孩子們介紹新冠病毒與自我照顧的方法,而德國的兒童頻道進一步提供分齡的知識與疫情新聞,藉此培養孩子的思辨能力與民主素養!
德國兒童頻道KiKa分別針對3歲、6歲與10歲以上的兒童,在網頁和廣播中介紹病毒的科學知識,延攬各領域學者專題講解,還有專為兒童設計的全球與德國疫情新聞。舉例而言,新聞會報導非洲國家或難民營的防疫困難,主播實際走訪難民營,帶著兒童體會水資源不足、基礎設備欠缺的環境中,防疫是多麼不易;也引導孩子思考在疫情中仍要關懷彼此,以及如何以自身的力量協助他人。而德國的孩子在接收適齡、充足的資訊後,在日常生活中也會討論防疫新知,並以行動保護長者和願意配合減少外出。
過去的想法總認為,孩子年紀尚幼,無法理解複雜的成人世界,但是從德國的經驗可以發現,如果我們能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理解能力,提供完整、充足的資訊和引導思考,能夠培養孩子的思辨能力和社會關懷;而孩子了解他人的處境後,也能對不同處境的人衍生同理心。而思辨、社會關懷與同理心,都是公民素養的要素,因此期待在台灣也能有更多針對兒少設計的資訊內容,讓孩子從小能參與在公民社會當中。
【延伸閱讀】
疫情下的多元「他者」:危急時刻,讓我們做彼此的安全網